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两宋御史台之建置及其特色
作者:刁忠民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御史大夫  中垂  建置  特色  宋初  宋代  定制  谏官  南宋  王安石 
描述:御史台之重,达驾汉唐之上,而于一代政治之影响至深且钜焉。为其所重如此,自宋代以来,名臣良史,多有论述,而南宋史家蜀人李焘尤致力于此。焘尝撰《天禧以来御史年表》、
乌台
作者:娄可树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台诗案”  中国  御史台  监察机关  李国文  开封市  王安石 
描述:。“”御史乌”用的就是这个典故。唐中宗《授杨再思检校左台大夫制》“:宜分务于鸾扃,俾效能于乌署。”又《授苏右台大夫制》“:乌台峻秩,望总铁冠,苍佩崇班,咸高石室。”制中左右台大夫即指御史台的两个官职。乌台、乌
“二苏”手足情
作者:杨志坚  来源:新语文学习·教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变法派  宋神宗  苏轼  御史台  政见 
描述:史台监狱。
北宋官僚丁忧持服制度初探
作者:祝建平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会要辑稿》  北宋  《渑水燕谈录》  王夫之  服制  王安石  士大夫  伦理道德  御史台  司马光 
描述:唐宪宗朝以后,中央政府彻底成了藩镇与宦官集团争斗的牺牲品.至于五代,更是登峰造极,骄兵悍将矫诏弑君,群起称雄,使自西周以来形成的礼制濒临崩溃.赵宋统一后,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重新建立封建秩序,在伦理道德上着重树立孝义思想.作者就丁忧持服制度进行初步研究,以供商榷.
宋代胥吏的选任与迁转
作者:祖慧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会要》  管理机构  枢密院  尚书省  御史台  王安石变法  孔目官  胥吏  吏员  熙宁 
描述:宋代在肯吏的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并对明清吏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有关该领域的研究至今仍未引起学者应有的重视。本文在勾沉史籍的基础上,对宋代胥吏的入仕途径、控选标准、铨选程序以及迁补原则、迁补方式等进行了研究,条理出了南来胥束的分类、结构、选任与迁转途径.
论苏颂抗旨
作者:季平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监察御史  御史台  青苗法  熙宁  史籍记载  宋王朝  司马光  封建专制 
描述: 熙宁三年五月,正当王安石变法迅猛开展的时候,宋神宗下了一道诏旨,严厉处分了拒绝起草制辞的知制诰苏颂。史籍记载如下: 癸卯,上批:“近以秀州事判官李定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知制诰李大临、苏颂累格诏命不下,乃妄引诏中丞荐举条,绝无义理。而颂于
北宋“乌台诗案”起因管见
作者:苏培安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乌台诗案  王安石  宋神宗  北宋  起因  张方平  御史台  熙宁  吕惠卿 
描述:”。考其起因,《宋史·苏轼传》说: ……(苏轼)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直、何正臣摭谢表语,并媒孽托讽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
司马光《奏弹王安石》辨伪
作者:邓小南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文集  王安石变法  参知政事  中垂  熙宁  御史台  资治通鉴  御史中丞  翰林学士  顾栋高 
描述:俟终日,是以自古君无过失而臣不好欺,盖知其几而遏其端也。伏遇陛下即位以来,日慎一日,闻过则喜,从谏如流;四方翘企以望
北宋元丰官制改革成效分析
作者:葛桂莲  来源:发展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官制改革  成效分析  元丰  北宋中叶  行政效率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御史台  一分为三  官僚机构 
描述:北宋元丰官制改革成效分析·葛桂莲北宋中叶,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民族危机的加深,积贫积弱之势日益严重。为了挽救赵宋王朝的统治,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进行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变法运动,即“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着重经济、军事方面的改革。继其之后,在元丰年...
苏东坡小传
作者:沉舟  来源:春秋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宋神宗  湖州市  王安石变法  太湖  御史台  浙江省  告发  逮捕  监狱 
描述:他对自己的谦称。但他可不知道,正当他心满意足的时候,一场大祸正在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