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61)
期刊文章(366)
学位论文(9)
会议论文(2)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29)
地方文献 (5)
才乡教育 (2)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25)
2010(20)
2007(17)
2006(15)
2004(14)
2001(9)
1998(6)
1990(13)
1984(7)
1974(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2)
海宁日报(6)
晋阳学刊(3)
武汉师院(1)
税收与社会(1)
历史教学(1)
读书杂志(1)
公关世界(1)
科技日报(1)
高中生之友(1)
王安石的个性与宁变法
作者:徐东霞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个性  个性  宁变法  宁变法 
描述:,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素质成为宁变法的主持者,并对其进程和成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宁变法即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对此后北宋的社会发展甚至南宋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拟
王安石与宁变法札记
作者:王若濛  来源:中国城市经济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宁变法  士大夫阶层  荆公新学  北宋  三司使  下级官吏  台谏制度  行政机构  翰林学士 
描述:二年二月,拜參知政事……於是設制置三司條例司,命與知樞密院事陳升之同領之。安石與其党呂惠卿任其事.。……禦史劉述、劉琦、孫昌齡皆不得其言,相繼去。驟用秀州推官李定為禦史,知制誥宋敏
其人其书
作者:林乐伦  来源: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瑞清  书法  康有为  维新变法  吴昌硕  孙中山  湖南  张大千  以碑化帖  清末民初 
描述:被采纳,江苏总督率先建立"师范传习所";两江总督张之洞创建"三江师范学常";李瑞清前往日本考察教育,出任江宁提学使、"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兼办高等学堂、暨南学堂;曾应湖南当局聘请,继1900年回乡
中国作家北大行 从维演讲会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作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从维  中国作家  文学创作  文学家  新时期文学  中国知识分子  主持人  中国文学  作品  刘绍棠 
描述:时间:2010年6月18日下午地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陈晓明(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我们今天荣幸地请到尊敬的从维先生为我们演讲。从维先生是新时期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是新时期中最早
北宋宁年间政府机构改革述论
作者:李国强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王安石  机构改革  中书 
描述:北宋宁二年(1069)王安石执政,在注重理财的同时,对中央及地方政府机构多有改革。中书的改造,主要通过设立编修中书条例司和中书检正官。地方的改革,重点在察访司的设置,通过检正官一总於中书。改革后
、李瑞清书画特展
作者:暂无 来源:美术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实习记者 沈醉沁 近日,“张大千的老师──曾、李瑞清书画特展”在台湾公立“历史博物馆”二楼展厅举行,展期将至5月30日。 今年适逢曾(1861-1930)、李瑞清(1867-1920
春笙的推荐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前线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基耶斯洛夫斯基  钢琴演奏家  音乐专辑  电影配乐  钢琴小品    唱片  作曲家 
描述:碟。这是来自普瑞斯纳第二张非电影配乐的音乐专辑,10首钢琴小品转瞬即逝又饱含深刻而微妙。诚然,这张唱片的作曲家和钢琴演奏家并不是主流的大牌明星,曲目也不是什么传世经典。当我们只认品牌,
载夜宴、牡丹亭、重屏会棋,三间VIP私人会所的名称。历
作者:暂无 来源:经理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 玖 朝 设计师叶锦添、学者于丹、词人方文山、科宝博洛尼董事长蔡明,在这四人齐聚蔡明亲自设计的中式顶级会所九朝会时,他们各自不同的头衔被统一为:文化人士。12月7日,借“叶锦添·九朝会”品牌发布之际,四人与数十位华语界文化精英共同参加“现代语境下的古典情怀和生活方式”高峰论坛。九朝会,俨然成为当
论王安石“择术”与“理财”思想的统一:王安石宁变法思想轨
作者:张琴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择术  择术  理财  理财  宁变法  宁变法 
描述:想与作为治国核心的理财思想是相互支援,且互为表里的。
北宋寧年間政府機構改革述論
作者:李國强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王安石  機構改革  中書 
描述:北宋寧二年(1069)王安石執政,在注重理財的同時,對中央及地方政府機構多有改革。中書的改造,主要通過設立編修中書條例司和中書檢正官。地方的改革,重點在察訪司的設置,通過檢正官一總於中書。改革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