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廉知府”何文渊
-
作者:暂无 来源:温州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主讲人:温州大学教授邱国珍
播出时间:2011年1月1日22:05温州经济科教频道(首播),1月8日15:40(重播)
内容:何文渊,曾任温州知府6年,号称“清廉知府”。但关于何文渊的史书记载
-
幸福的农民何文渊
-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农民其实像艺术家一样,甚至更幸福,可以看着自己栽种的‘作品’慢慢成形,一边欣赏,一边还可以品尝。”近日,在龙海市白水镇栽种台湾莲雾达十年之久的台湾农民何文渊对记者如是说。
今年54岁的何文渊
-
《伤仲永》“贤于材人远矣”辨释
-
作者:周志锋 王兆钱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仲永》 辨释 王安石
-
描述:王安石《伤仲永》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评论: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
何文渊与却金馆吕立汉
-
作者:暂无 来源:丽水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在充满历史印痕的括苍古道上,有一座山叫刘山。元明清时期,这里设有驿站,就叫“留山驿”。古时候的驿站、铺舍是专供过往官吏歇脚、换马和住宿的。留山驿站始设于何时,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但据我们考证,最迟在元朝就已经存在了,而且还小有名气,文人墨客多有题咏,如元朝的洪炎祖、朱晞颜、张翥、陈高、贡师泰等文
-
海西故事 幸福的农民何文渊 记者 林辉 通讯
-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农民其实像艺术家一样,甚至更幸福,可以看着自己栽种的‘作品’慢慢成形,一边欣赏,一边还可以品尝。”7月27日,在龙海市白水镇栽种台湾莲雾达十年之久的台湾农民何文渊对记者如是说。
今年54岁
-
王益松教授、彭锡华教授逝世
-
作者: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常委、经济政法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益松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7月25日上午10时在武昌不幸逝世,惜年49岁。
王益松教授,1961年11月出生于湖北省枝江市,1978年考入原湖北财经学院农业经济系学习,1982年大学毕
-
“材美工巧”:《周礼·冬官·考工记》的设计思想
-
作者:李砚祖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材美工巧 《周礼·冬官·考工记》 设计思想
-
描述:《周礼·冬官·考工记》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儒家经典《周礼》的一部分,记录百工之事、百工之法及百工之制。智者创物,循天时、守地气,求材美、树工巧,一器而工聚与察车之道的设计思想贯穿于《考工记》全文的始终。
-
赵清献携子拜林母何文渊访民结“醋交”
-
作者:暂无 来源:瑞安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编者按:
温瑞塘河一直被誉为温瑞沿海平原的母亲河,她是温瑞平原文化的源泉,在漫长的历史里,她孕育了丰厚隽永的人文故事,孕育了两岸活色生香的风土人情……《玉海楼》本期起特推出《老宋伯讲塘河》专栏,延请我市文史专家宋维远先生给大家讲讲塘河的历史、塘河边上的故事,愿塘河文化在我们身边悠远流长。
第一回
-
潮屋柱语 □ 彭妙艳/文 黄松书/摄
-
作者:暂无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传统潮汕建筑,以其材料组成而归属木石结构建筑。而其重要构件——柱,则扮演木石兼而有之的角色。
本来,潮汕古建的柱,通常也是采用木材制作。后来因为潮汕气候潮湿,木柱易蛀易朽,而且因为社会经济逐步发展,所以渐渐为石柱所代替。清代中叶以后,只有少数巨富以楠木之类良材为柱,借以张扬高贵与富裕,像榕城北
-
朱凤俊 刘荣魁 王涛 徐成凡 陈昌永 刘曼云 何生 彭容英
-
作者:暂无 来源:晚霞·上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留下的佝偻背影。 彭容英(成都) 花朵·结果凡花朵都好看,但结的果却有酸有甜。 胡念川(成都) 春 热心看好大地,愈加满意未来。 谢承志(成都) 忧 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