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井下电视图象的几何形状
-
作者:Georgi D.T.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井下电视 图象显示 张性裂缝 干扰信号 压电换能器 裂缝延伸
-
描述:器。当井下仪器在圆井孔内处于偏心或倾斜位置时,图象上会出现两条显著的低幅回波的纵向条纹。如仪器居中于椭圆形井孔中,回波来自长短轴交点的四个扇区,图象上将出现四黑和四白条纹。在观察井壁上的裂缝时,水平和垂直裂缝几乎没有失真,而对成45°的斜交裂缝失真最大。然而在仪器居中和井眼椭圆度小(长轴与短轴直径之比小于1.2 )情况下,失真亦可忽略,且在评价倾角、走向时几乎不引入误差。井下电视探测小裂缝的能力和换能器尺寸、支撑器和电子路线等有关。根据物理模型的实验结果,井下电视可探测到张开度为0.01英寸的裂缝。如果某一特征和另一特征相隔距离接近于传感器直径,则可区分这两个特征。
-
馒头国标规定馒头形状-应是圆形或椭圆形
-
作者:暂无 来源:都市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馒头国标规定馒头形状-应是圆形或椭圆形
-
张性环境中与断层相关的褶皱的几何形态及成因
-
作者:Roy W.Schlische 贺纪新 来源:国外油气勘探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拉张运动 正断层 褶皱断层 褶皱 形状 成因
-
描述:拖曳和差异压实作用所致。逆牵引褶皱的形成原因是由于位移随离开断层面的距离而减小。厚层沉积序列中沿重力驱动的铲状断层的运动形成滚动褶皱。牵引褶皱相对于逆牵引褶皱和滚动褶皱,幅度较小,可能叠置于这些较大的构造上。盆地规模的向斜是最大型的横向褶皱,平面上表现为朝向边缘断层凸出的盆地轮廓。这些褶皱的形成是由于位移靠近边界断层平面迹线中部最大,朝向走向末端减小。这是一个大多数正断层具有的与其规模无关的性质。横向褶皱还与分段的断块体系有关:上盘向斜接近断层体系的中心,而上盘背斜存在于断层体系边缘。在断层体系边缘常见断层段相互叠覆。一些横向褶皱亦可由沿波状断层面的运动引起。张性构造环境中许多褶皱是同沉积褶皱,它们控制了地层厚度和沉积相关系。
-
根据仪器观测和测量数据确定滑动面的形状和位置
-
作者:Г.К.给奥利也夫 许纪隆 来源:矿山测量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滑动面 工程地质条件 露天矿 滑坡过程 仪器观测 剖面线 废石堆 标石 缓斜坡 变形观测
-
描述:分析滑坡地段的测量结果,就有可能为我们提供滑坡过程的性质。有许多实践的例子所证实。沿东马里芝露天矿外部废石堆前的标石点剖面线进行了变形观测。沿沙高里芝河台阶高7~8米缓斜坡上的剖面线,从1972年6月13日到1973年2月19日对标石
-
沨
-
作者:吴守春 来源:福建文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宋词 水声 亮紫 听觉 三点水 青萍 水藻 形状 弯曲
-
描述:~~
-
螃蟹宴寻踪
-
作者:唐黎标 来源: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筵席 螃蟹 腌制 《齐民要术》 形状 食物 勇气 贾思勰 《周礼》 北魏
-
描述:绍了腌制螃蟹的“藏蟹法”,把吃蟹的方法
-
青铜器名词解说(九)
-
作者:梓溪 来源:文物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时代 形状 乐器 青铜器 古代 祭祀 成周 用途 桥形 周礼
-
描述:用它作乐器外,车上、旗上、犬马上都系铃,不过现在已难于分别了。
-
青铜器名词解说(十)
-
作者:梓溪 来源:文物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铜器 兵器 郑玄注 狩猎工具 春秋战国时代 汉代 形状 解字 周礼 形制
-
描述:(七)兵器类:兵器是从狩猎工具发展而来,汉代的典籍中有所谓"五兵",指的是矛、弩、剑、戈、锻(见郑玄注周礼),但吕览中说五兵是指矛、戟、钺、楯、弓矢,说法不一。现在将青铜器中所见的兵器列举如下:
-
西周的玉礼仪器
-
作者:辛军民 马伟峰 胡凤英 来源:收藏界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仪器 古代玉器 西周 周礼 考古发掘 郑玄注 说文解字 考工记 用途 形状
-
描述:多的西周墓葬,大量玉器出土加上国
-
应是“锻剑为犁”
-
作者:叶乃初 李学军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品 前苏联 雕塑家 创作 形状 联合国 男子 永久 铁锤 战争
-
描述:句:"那样的时刻将会到来,人们把剑铸成犁,用标枪制成镰刀,再看不到流血,再不会去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