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在当代戏曲舞台
作者:赵天为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当代戏曲舞台  改编 
描述:提供有益的借鉴。
沈凤飞:人生两舞台 游刃皆从容
作者:章情  来源:企业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生  舞台  从容  个人魅力  “成功”  奢侈品  外人 
描述:“名利”不是沈凤起最引以为傲的奢侈品,“幸福”才是;“成功”不是他个人魅力的源泉,“真我”才是。奋力搏击在大时代的主流圈子做时代的巅峰是外人看到的沈凤飞的精彩人生,在大时代的边上做一个我自有我梦的追梦人是沈凤飞的人生精彩。
戏曲之况味
作者:颜湘君  来源:书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人生  白先勇  刘希夷  牡丹亭  昆曲  故事  无限  少年  唱腔 
描述:依依呀呀的唱腔中,原有着无限的韵致和深情,待得有了一定生活阅历,看过了人事沧桑,方能解得其中几许况味。
浅谈《牡丹亭》戏曲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作者:金珊珊  来源:金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传播形式  传播形式  牡丹亭  牡丹亭  多样化  多样化 
描述:的不断完善。本文通过《牡丹亭》为案例,探究戏曲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让洋人也能看懂戏曲
作者:夏无风  来源:创意世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青春版《牡丹亭》  洋人  艺术成就  梅兰芳  抗战期间  关键词  年轻人 
描述:道梅兰芳这个名字,更多是因为他男人唱旦角的反串以及抗战期间为了不给日本人演戏而蓄须的节操。
"青衣"回归戏曲舞台--杂议陈俐和赣剧《青衣》
作者:康式昭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衣》  戏曲舞台  回归  赣剧  《临川四梦》  电视连续剧  名著改编  汤显祖 
描述:不合适那不理想,无果而终。这时,名导谢平安向她推荐了电视剧《青衣》,找来一看,对眼了,大喜!便有了“青衣”回归戏曲舞台之旅。
舒同:当代书法大家
作者:黄建民  来源:祝您健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年轻时兴趣广泛,自己常有这样那样的冲动。有一天,见到一种书法,字体与颜柳、魏碑不同,它宽博端庄,大方有力,圆韧活泼,自成一格,因而深深地吸引着我。于是琢磨出几种下笔"要领"而模仿起来,不过自己笨拙,连皮毛都没学到一点。后来才知道,这字是舒同所写,人称"舒体"。
王安石的义利观及其当代意蕴
作者:周鑫  来源: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义利观  经济改革  王安石  儒家  市场经济 
描述:利益在道德领域的反应.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独立的个人利益主体,也没有形成近代功利主义追求个人利益、个人幸福的义利观,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深度剖析王安石义利观的思想内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利现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试析《牡丹亭》当代不同改编本之异
作者:李月云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当前最为大众熟知的昆曲《牡丹亭》版本,无疑首推白先勇先生一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和江苏省昆剧院排演的精华版《牡丹亭》,而稍早一些的上海昆剧团陈士争版《牡丹亭》,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演出后,一时之间传遍全球的场景,或许也仍活在众多昆曲迷的记忆里。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尝试对《牡丹亭》的几个改编
当代芭蕾《牡丹亭》的美学思考
作者:侯侠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当代芭蕾  美学特征  《牡丹亭》 
描述:引了西方观众的目光。随着演出的进行,当代芭蕾是否可以再现中国昆曲的美学特征成为了业内人士讨论最多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中国昆曲和当代芭蕾的美学特征,其次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当代芭蕾《牡丹亭》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