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372)
期刊文章(1022)
会议论文(47)
学位论文(24)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280)
地方文献 (154)
宗教集要 (14)
红色文化 (8)
地方风物 (7)
才乡教育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07(56)
2003(38)
1998(37)
1991(9)
1987(12)
1981(8)
1979(2)
1936(6)
1935(6)
1934(5)
按来源分组
中国戏剧(10)
电影评介(2)
民主与法制(1)
文学世界(1)
内政公报(1)
文艺评论(1)
可乐(1)
鸡与蛋(1)
电声(1)
玲珑(1)
女“粉丝”狂追汤显祖13年 倾家荡产见偶像后却自杀
作者:暂无 来源:可乐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自杀  莎士比亚  杜丽娘  白马王子  柳梦梅  江西  牡丹亭  记者  媒体 
描述:记者雨林林报道:昨天凌晨4时许,痴迷汤显祖13载,经媒体多方报道的“追星狂人”杜丽娟,留下一封遗书在江西临川县跳河自杀,幸被路人救起。汤显祖是戏曲大家,我朝人称“东方莎士比亚”。他的巨著《牡丹亭》讲述了柳梦梅与杜丽娘的凄美爱情故事,深受我朝青年男女的喜爱和追捧。
颖简介
作者:暂无 来源:实用疼痛学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省医学会  中国医师协会  硕士研究生导师  第一附属医院  临床学院  医学杂志  麻醉学会  疼痛学 
描述:颖,男,1962年生于江西省余干县。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疼痛诊疗教研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委员,江西省医学会疼痛学会
陆九渊论教化方法与途径
作者:王静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教化  士人   
描述:陆九渊作为南宋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其德育思想非常丰富,但目前学术界对他的德育方法即道德教化的方法和途径却研究不足,文章将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尝试,以期丰富对他的研究。[著者文摘]
:善提建议的“老代表”
作者:盛茂安  来源:江淮法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提建议  人大代表  师范学校  芜湖市  南陵县 
描述:,芜湖市师范学校高级讲师,1993年起连续两届当选为芜湖市人大代表,2003年当选为南陵县人大代表,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代表",也是一位"知名代表"。说他知名是因为他特别善提建议,并在多年的代表
《齐要术》与林业
作者:李荣高  来源:云南林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齐要术》  林业  《吕氏春秋》  《诗经》  《周礼》  《尔雅》  《管子》  科技史 
描述:广志》等先秦至魏晋古籍100多种,农谚20多条,也有询访老农和实践经验方面的资料。
日国宝大师要《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张继青老师在指导坂东玉三郎表演昆曲。 儒雅的坂东玉三郎。王晔 摄 日本歌舞伎“国宝级”大师坂东玉三郎,今天离开苏州飞往北京。在之前一周的苏州行程中, 他与几位中国昆曲最顶级的艺术家碰出火花,决定合作表演昆曲《牡丹亭》,并在苏州当即拜师学 艺。有青春版《牡丹亭》珠玉在前,中日合作的《牡丹亭》会
日本国宝大师要《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青岛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日本歌舞伎“国宝级”大师坂东玉三郎前日透露,将与中国昆曲名家合作表演昆曲《牡丹亭》,并在苏州当即拜师学艺。 这位被文学家三岛由纪夫称为歌舞伎“奇迹”的男旦,对中国戏剧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的祖父就是歌舞伎大师。1923年来北京时结识了梅兰芳。两人一见面便成为知己,并且在北京、东京都同
昆曲《牡丹亭》驻北京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厅堂版再现明代“家班”风范 
描述:周年纪念日,从那天起,《牡丹亭》这部流传了400多年的昆曲代表作将在北京皇家粮仓上演,并从此驻于这座60
吴彤将回国《丝绸之路》
作者:暂无 来源:京华时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自从与轮回乐队分开后,热爱民族音乐的吴彤把一门心思都倾注在民乐的发扬与光大上。他与马友友以及芝加哥乐团合作的《丝绸之路》巡演在国外大受欢迎,今年十月份,《丝绸之路》将在国内展开巡演。吴彤也趁回国联系巡演的机会与久未谋面的歌迷聊天,谈自己的烦心事与高兴事,谈自己的音乐。他带来的让歌迷最满意的消息就是:
青春版《牡丹亭》热海外的思索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和“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社会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昆曲艺术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2001年5月18日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昆曲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