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58)
报纸(203)
图书(7)
会议论文(6)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20)
地方文献 (30)
地方风物 (15)
红色文化 (6)
才乡教育 (3)
宗教集要 (2)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4(85)
2008(27)
2007(20)
2004(10)
2003(13)
1996(10)
1990(3)
1987(10)
1986(3)
1984(8)
按来源分组
医古文知识(5)
抚州师专学报(4)
文学遗产(3)
诗选刊(下半月)(1)
抚州地方史志通讯(1)
国学杂志(1)
赣南日报(1)
音乐生活(1)
江西日报(1)
江西中医药杂志(1)
刘衡如先生《》(四)
作者:养园  来源:医古文知识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衡如    赏析 
描述:刘衡如先生《》(四)
刘衡如先生《》(五)
作者:养园  来源:医古文知识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衡如    赏析 
描述:刘衡如先生《》(五)
论王安石的史诗
作者:王姝  来源:理论界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史诗  翻案诗  史论诗体 
描述:王安石作为政治家,强调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其史诗有着独特的面目。尤其一些史诗立意翻新,以深邃的历史忧患意识见胜,体现其进步的历史观和政治观。艺术上,王诗以议论深刻精警见长,既拓展了史诗的思想
龚居中的却病延年六法
作者:黄根柱  来源:家庭医学杂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居中  《红炉点雪》  叩齿  积滞  金匮  伤寒  养生保健  十六  江西  长安 
描述:耳去头眩,托踏应无病,搓涂自驻颜,闭摩通滞气,凝抱固丹田;淡食能多补,无心得大还。”
见仁见智话“咏史”——三首同题史诗的比较
作者:傅望华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初一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史诗  历史题材  初中  语文  比较阅读  《题乌江亭》  杜牧  《乌江亭》  王安石 
描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西楚霸王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悲剧给人们的教益与启示是多方面的。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之感慨万端,议论抒情,借以抒发心中的块垒与感触。由于角度不同,作者所处的时代与自身的处境、性格、志向各异,对同一历史人物项
清前期剧诗歌简论
作者:赵山林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前期  诗歌  桃花扇  清代前期  长生殿  孔尚任  汤显祖  明清之际  史可法  戏曲史 
描述:清代剧诗歌数量浩繁,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价值也是多方面的,本文先讨论清前期即顺治、康熙、雍正年间的有关作品。一清前期的剧诗歌,常常反映出遗民的故国之
旅美黄松谦先生给《和月刊》总编的一封信
作者:暂无 来源:康和月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旅美黄松谦先生给《和月刊》总编的一封信
咏怀同题 寄寓不同——赏析两首“鱼”诗
作者:傅望华  来源:中学生读写(高中)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生活  王安石  白居易  古代诗词  性格  游鱼  社会环境  消极情绪  咏物抒怀  生活理想 
描述: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虫、鸟兽,往往有得,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已。”宋代王安石的这番话说得鞭辟入里。通过咏物来抒情言理,这是诗歌写作的传统手法。这里选两首以“鱼”为描述对象的诗,进行分析、比较,赏析其借“鱼”抒情的深远意蕴,体味其借“鱼”说理的深刻寄寓。
清宣鼎的《三十六声粉铎图
作者:车锡伦 蒋静芬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研究  牡丹亭  翡翠园  金锁记  博物馆  扬州市  创作  昆曲  夜雨秋灯录  四十年 
描述:、《陈仲子》(《东郭记》)、《思饭》(《金锁记》)、《活捉》(《水浒记》)、《扫秦》(《精忠记》)、《下山》(《孽海记》)、《狗洞》(《燕子笺》)、《前亲》(《风筝误》)、《山门》(《虎囊弹》)、《刺汤》(《一捧雪》)、《演官》(《人兽关》)、《访鼠》(《十五贯》)、《盗牌》(《翡翠园》)、《遣义》(《鸾钗记》)、《相梁》
为了一方平安:记“荆楚大名探”浠水县公安局经侦大队长徐春旺
作者:王乐元 曾春林  来源:行政法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刑警  破案  优秀党员  公安局  公安厅  人民  吸引  地区  浠水县  队长 
描述:员,黄冈地区公安处评为破案能手和优秀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