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95)
报纸(55)
会议论文(3)
学位论文(2)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8)
地方文献 (23)
地方风物 (8)
宗教集要 (3)
文化溯源 (2)
非遗保护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3(18)
2012(10)
2011(28)
2008(7)
2007(12)
2005(15)
2004(13)
1999(4)
1994(3)
1993(1)
按来源分组
广西文史(3)
世界电信(2)
核地知与行(2)
船舶设计技术交流(2)
凉山日报(1)
广西畜牧兽医(1)
文史春秋(1)
艺术教育(1)
大江周刊(论坛)(1)
农家之友(1)
试论李绂对广西徭壮的军事策略
作者:郑妮  来源:大江周刊(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广西  徭壮 
描述:李绂是清朝著名的理学家、方志学家、官吏.其于雍正二年四月至四年元月巡抚广西,在对徭壮土司的治理,特别是对平乐府修仁县十排村及庆远府天河县福禄里上、中、下三疃不法徭壮的剿抚政策,体现了其不凡的军事才能.
——访西安制冷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建设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十年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地源热泵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词汇;然而在十年后的今天,建设方主动要求采用地源热泵的项目却比比皆是。随着节能减排理念的深入人心,这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系统得以大规模的应用,反映出全民意识的转变和提升。但是,地源热泵系统并非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所、任何情况下都适合应用并都能取得理想
壮怀赤子心 尽效水牛力:记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西水牛研究
作者:覃静  来源:人事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研究所  水牛  广西  杨炳  所长  为人民谋利益  科技领域 
描述:究员杨炳壮。
乐吧
作者:暂无 来源:地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城市规划  中国古代  北京城  考工记  明清  都城  周礼  设计  九经  后市 
描述:明清北京城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巅峰之作,都城在设计时遵守了《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纬"、"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记载,规模宏伟,规划严整,设施完善。直到现在,北京的二环线仍保持着严谨而优美的"凸"字外形,气魄凛然。
《板凳龙》教学设计
作者:庞琪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  教学课时  教学课时  音乐教材  音乐教材  教材版本  教材版本  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描述:教材版本:广西版音乐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歌曲 教学对象:一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板凳龙>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壮乡民俗风情,通过聆听、模唱、熟悉歌曲的旋律,生能用自然、活泼的声音
《闺塾》教学设计
作者:代清萍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设计  《闺塾》  《牡丹亭》  个性化阅读  设计意图  自读课文  戏曲语言  人物形象 
描述:一.设计意图 由于《闺塾》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前两篇戏剧的基础上,学生对戏剧的基本常识已有所了解,所以在本节课中,就未再设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简要了解作者及《牡丹亭》剧情;个性化阅读,品味
《周礼》设计思想研究
作者:赵梓汝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设计思想  《周礼》  古代礼乐文化  官职设置 
描述:《周礼》设计思想研究
《秋思》教学设计
作者:郁小风  来源:新课程研究(小学作文教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设计  《秋思》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故乡  王安石  明月  异乡 
描述: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亲人,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白,故乡的人总是那样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维在举目无亲的异乡,孤独寂寞,怅然吟诵。(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作者:张永红  来源:现代阅读(教育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解决问题  古诗  处理信息  泊船  祖国文化  热爱祖国语言  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运用资料 
描述::一、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已学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古朗月行》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作者:陈强  来源:新课程(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设计  褒禅山  合作探究  王安石  学习生活  学生交流  精讲点拨  个性化  引导学生  作者 
描述:道""盖""文""然"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2.通过品读鉴赏,理解作者"尽吾志"的思想,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3.通过合作探究,对文章"尽志无悔"有更辩证而深入的认识,实现文本个性化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