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
作者:李宏声 李燕 来源:小学生之友(趣味学习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赣江 吉安 风雪 高山 广昌 战士 红旗 中国共产党 无产阶级革命家
-
描述:毛泽东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
孟姜女故事的流传与地域社会
-
作者:吴承游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孟姜女 故事 地域社会 广昌 孟戏
-
描述:涵相当丰富。作为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文化遗产,广昌“孟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学价值。本文正是以此为个案,从孟姜女故事的源起、流传及意义演变入手,对曾、刘两家“孟戏”的文本进行考源
-
解读黄山谷木兰花令
-
作者:劉尚榮 来源:词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山谷 郭祥正 太平 北宋 王安石 主人 翰林 神仙 宋人 吏部
-
描述:"其后复窜易前词云:"翰林本是神仙谪。落帽风流倾坐席。坐中还有赏音人,能岸乌纱倾大白。江山依旧云横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谁分宾主强惺惺,问取矶头新妇石。"
-
广昌孟戏开台至今五百年
-
作者:吴若峰 来源:旅游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祭祀方式 祭祀方式 戏曲文物 戏曲文物 戏剧研究 戏剧研究 孟姜女 孟姜女
-
描述:一出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在偏僻的山村农家族群中,以戏曲版本,家族祭祀方式,沿承传唱了五百余年。这出发现于江西广昌甘竹镇的族传祭祀戏《孟姜女送寒衣》,被国内戏剧研究家称之为活的戏曲文物。每到
-
王安石发明“囍”字
-
作者:暂无 来源:浙江老年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王安石20岁时,从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东乡县)到京都洛阳赶考,途经马家镇住店候试,一天饭后上街,偶见镇上马员外家门上高挂着一对走马灯笼。旁边贴一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息马停步。”王安石看罢沉吟半天,拍手叫绝:“好对!只可惜没有下联。”此话被马家老家院听到,便立即进家禀告马员外,待马员外闻讯出来时
-
“王安石字介”说
-
作者:侯体健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唐宋八大家 文化名人 文学领域 政治领域 北宋 士人
-
描述:再熟悉一点,便会更详细地指出:“王安石,晚号半山,又号荆公。”这些都没错。因为白纸黑字都写着呢,《宋史.王安石传》开篇即云:“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其他诸书似乎从无异辞。可是,事情果真如此
-
小康路上踏歌行——盐城盐都区先锋村吴宏叶中药草鸡园见闻
-
作者:朱道红 来源:江苏科技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小康路上踏歌行——盐城盐都区先锋村吴宏叶中药草鸡园见闻
-
展示抚州浓厚文化底蕴广昌孟戏南丰跳傩赴昌演出
-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晚报首席记者游中堂
晚报讯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经省有关部门选调,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广昌孟戏、南丰跳傩13日、14日分别去南昌参加“传承民族魂脉,守望精神家园
-
孟姜女故事的流传与地域社会:江西广昌“孟戏”的文化考察
-
作者:吴承游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孟姜女故事 孟戏文化 民间传说 古代文学
-
描述:涵相当丰富。作为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文化遗产,广昌“孟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学价值。本文正是以此为个案,从孟姜女故事的源起、流传及意义演变入手,对曾、刘两家“孟戏”的文本进行考源
-
怎一个“情”字了得—大型舞剧《牡丹亭》专家谈
-
作者:吴迅 来源:舞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舞剧 舞剧 “情” “情” 专家 专家 党组书记 党组书记 南京军区 南京军区 爱情故事 爱情故事 中国舞 中国舞
-
描述:冯双白(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南京军区“前线”的舞蹈一直是全国舞蹈界的旗帜。多年以来,“前线”的创作无论是舞蹈还是舞剧,都是走在前列的。看了《牡丹亭》。再一次感受到其开艺术先路的力量,让人赞叹。这出舞剧的基调和大方向把握得非常准,即:它的浪漫—它的东方的、浪漫的、传奇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