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
报纸(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
地方文献 (3)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3(1)
2012(2)
2010(1)
2005(1)
2004(1)
1999(1)
1998(3)
1996(1)
1991(1)
1958(1)
按来源分组
幸福(悦读)(1)
文学港(1)
散文百家(1)
章回小说(1)
剧本(1)
质量天地(1)
中国绿色画报(1)
宁波报(1)
中国戏剧(1)
中国林业(1)
老林师傅
作者:孔令德  来源:中国林业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师傅  工人们  共产党员  身体不好  林业工人  马头山  林场工人  工资照发  大火  火烧山 
描述:老林师傅文/孔令德春天,山上山下一片葱绿。山坡上,林业工人忙着植树浇水。一位60多岁的老人,右腿残疾,一瘸一拐干这干那。工人劝他:“林师傅,你身体不好,往后不用上山了。”“这么忙我闲得住?”昨晚李
师傅给徒弟挎刀
作者:田京辉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啼笑因缘  中国戏剧  女主角  沈凤喜  小白菜  戏剧节  北京市  艺术家  青年  演出 
描述: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魏喜奎为了使青年演员甄莹有更多开拓戏路和向广大观众展现才华
不倦地改进技术的机修厂董裕根师傅
作者:暂无 来源:宁波报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不倦地改进技术的机修厂董裕根师傅
林木深处觅绿魂
作者:章开沅 王宝洲 刘涛  来源:中国绿色画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绿化面积  武汉市  林木  园林  师傅  水印  石碑  牡丹亭  梅园  河南 
描述:河南鄢陵,而鄢陵姚氏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园林世家,据说祖上曾到洛阳为武则天伺弄
借地吕仙祠 骗财近百万——张木匠的黄粱新梦
作者:刘坤赤  来源:质量天地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枕中记》  算命先生  卢生  吕洞宾  来路不正  邯郸县  公安人员  《邯郸记》  礼部员外郎  师傅 
描述:河北省邯郸县有个黄梁梦镇,不久前,这个镇的一位算命先生家被警方搜出近百万元来路不正的线财,消息传开轰动四方.
长恨歌
作者:方家   来源:剧本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洪升  蒋春霖  师傅  赵执信  戏班  伶人  高士  《牡丹亭》  《明史》 
描述:长恨歌方家时间:清,康熙甘八年。地点:清都京师。人物:洪升──字思,出身于“累叶青华”的仕宦之家,有绝代才华。廿四岁那年,曾进国子监,做了太学生,但并未飞黄腾达。后遭遇“家难”,一直未得一官半职。他性格高做、疏狂、豪放,有正义感,但凡事恣情任性,又生...
钞票中毒案
作者:梁寿臣  来源:章回小说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钞票  歌舞厅  黄鹤  名字  照相机  师傅  珠宝  黑白照片  极像  丈夫 
描述:然发现了一张泛了黄并被虫子蛀去少半的黑白照片,照片上一个很漂亮的女人头像还很完整。严冬生反复端详了一阵,竟觉得那女人极像黄鹤歌舞厅的老板黄秋叶。
江淮怪女王英琦
作者:孙肖平  来源:散文百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琦  鲁迅文学  散文创作  作品  女作家  师傅  梅山水库  中国当代散文  当代文学史  文学期刊 
描述: 刚一生下,父母就把她丢到合肥郊外路边,黎明时刻,两条吃人的野狗不但不吃她,相反却紧紧地守卫在她身旁,直到梅山水库工地运输大队司机王师傅将她抱走,你说怪不怪? 她只上过几年小学,而今写得一手好散文,
理发
作者:金锡逊  来源:文学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师傅  色调  头发  理发师  技术难度  王安石  剃刀  越王勾践  人身攻击  审美 
描述:犹如大企业一样垄断了当地。居民、农民在这里理发,就是区长、镇长也在这里理发。
方言与官运
作者:张宏杰  来源:幸福(悦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方言  传统时代  福建  江西  王安石变法  广播电视  皇帝  官话  师傅  政治集团 
描述:运。晚清大僚罗惇衍是广东顺德人。他于道光十五年(1835)高中进士,道光十七年又考得“四川学政”。这个差使不但位尊,而且实惠,一届干下来,至少数千两银子名正言顺地进入腰包。入仕才两年就如此官运亨通,他怎能不大喜过望。不料在进宫请训叩谢天恩时出了意外:皇帝发现,罗惇衍的广东话他根本听不懂。学政要与当地官场和士子交流,官话如此差劲,怎能胜任愉快?出宫之后,坏消息随之而来:“上以惇衍年少,语多土音,留不遣。” 到手的肥差就这样丢掉了,罗惇衍空欢喜一场。我们估计这老兄从此一定发愤学习北京话。机不可失,失难再来,十一年之后,即道光二十六年(1846),他才再次得到机会“督安徽学政”。 宋代福建人刘昌言的例子也很有意思。据《青箱杂记》卷六记载:宋太宗破格提拔福建人刘昌言为枢密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