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906)
期刊文章(1475)
会议论文(41)
学位论文(40)
图书(1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318)
地方文献 (63)
非遗保护 (54)
红色文化 (13)
才乡教育 (13)
宗教集要 (7)
地方风物 (4)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4(390)
2008(152)
2002(82)
2001(57)
1993(29)
1992(26)
1990(38)
1987(23)
1986(34)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49)
宁波日报(11)
新闻与写作杂志(2)
中国共产党(2)
钟山(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1)
中外企业文化(1)
人民画报(1)
党建(1)
觏思想研究
作者: 思想研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觏思想研究
人大代表、中共重庆市委书记王谦 改革出效益出速度出人才
作者:暂无 来源:宁波日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人大代表、中共重庆市委书记王谦 改革出效益出速度出人才
杜牧《送隐者一绝》
作者:曾明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牧  隐者  径路  胡应麟  白发  胡仔  云林  有争议  艺术性  思想性 
描述:的意思是贵人的头上也会有白发,足见这件事是很公道的了。这是古代所谓‘贵人’一种自寻开脱法,生老病死,‘贵人’也和‘贱人’一样,那被压迫的贱人们还何必争呢!从这里可以看出杜牧的庸俗
陶诗“枯槁”辨疑
作者:李华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辨疑  《诗薮》  胡应麟  陶渊明诗  杜甫  评论  田家语  陈师道  《养一斋诗话》  苏轼 
描述:关于陶渊明诗的特色,前人颇多精当的评论。其中有一种看法,认为陶诗“枯槁”。明胡应麟《诗薮》认为这种看法出于杜甫。他: 子美之不甚喜陶诗,而恨其枯槁也;子瞻剧喜陶诗,而以曹、刘、、杜俱莫及也。二人
王安石两次罢相明了什么
作者:李广星  来源: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变法派  变法改革  吕惠卿  宋神宗  总结历史经验  坚持改革  重要课题  封建社会  司马光 
描述:王安石变法是我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多少年来,一直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变法的原因、过程和意义,不少专家学者已多有论述。但对王安石两次罢相究竟明了什么问题的分析似嫌不够。为了更好
洪亮吉藏书家分等质疑
作者:邵胜定  来源:图书馆杂志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藏书家  洪亮吉  版本学  文献学  王烈  北江诗话  分等  校勘学  宋本  符合实际 
描述:如鄞县范氏之天一阁、钱唐吴氏之瓶花斋、昆山徐氏之傅是楼诸家是也;次则第求精本,独嗜宋刻,作者之旨意纵未尽窥,
灵谿词(续八)——论柳永词
作者:叶嘉莹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永词  《花间集》  性情学养  北宋前期  欧阳修  士大夫  韦庄词  中晚唐  苏轼  晏殊 
描述:北宋前期之晏殊与欧阳修诸人之以个人之襟抱性情学养经历之融入小词,其风格与成就虽各有不同,但其递嬗演进之迹,却是同样向着歌词之诗化的途径默默进行着的。这种演进,迄于苏轼之出现,遂为小词之诗化创造了一个云飞风起的高峰。关于这段过程中之演变,自温、韦至晏、欧的诸家
读旧志给王安石几句话——整理旧志随笔之三
作者:张南勋  来源:京山县史志通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读旧志给王安石几句话——整理旧志随笔之三
高适《燕歌行》中“将军”应是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高适《燕歌行》中“将军”应是
觏的政治和法治思想
作者:姜国柱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治思想  北宋中期  思想主张  朴素唯物主义  庆历新政  官吏  内忧外患  范仲淹  政治思想  积贫积弱 
描述:势.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化,因此使当权的统治者无法摆脱内忧外患的惨境. 面对当时的政治危机,一些有识之士和开明的思想家,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