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仪器观测和测量数据确定滑动面的形状和位置
-
作者:Г.К.给奥利也夫 许纪隆 来源:矿山测量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滑动面 工程地质条件 露天矿 滑坡过程 仪器观测 剖面线 废石堆 标石 缓斜坡 变形观测
-
描述:分析滑坡地段的测量结果,就有可能为我们提供滑坡过程的性质。有许多实践的例子所证实。沿东马里芝露天矿外部废石堆前的标石点剖面线进行了变形观测。沿沙高里芝河台阶高7~8米缓斜坡上的剖面线,从1972年6月13日到1973年2月19日对标石
-
也谈“一水间”的“间”字
-
作者:廖曙光 来源:江苏教育(小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多音多义字 江苏教育 七言律诗 诗词格律 泊船 商榷 小学 读音 格式
-
描述:句的格式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把
-
“一水间”的“间”该读第几声?
-
作者:章承董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间” 《泊船瓜洲》 小学语文教材 教学参考书 代表作 王安石 四声 教师
-
描述:《泊船瓜洲》是北宋王安石的代表作,多种小学语文教材均将它选入。然而经常有教师反映,不知道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间该读第一声还是第四
-
层深之法 婉转曲折
-
作者:陶文鹏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词 晏几道 层深 唐圭璋 表现手法 范仲淹 曲折 相思泪 意象 简释
-
描述:唐圭璋先生所说:“上下片结处文笔,皆用层深之法,极为疏隽。”(《唐宋词简释》)以下采撷几例,同大家一起欣赏。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词云:“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
-
“稍间”、“梢间”释义商补
-
作者:舒韶雄 来源: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金瓶梅词话 释义 说文通训定声 周礼 本义 堆放物 俞樾 梢端 商补
-
描述:"稍",《说文.禾部》:"出物有渐也。从禾,肖声。"本义为"禾末",《说文通训定声.小部》:"稍,按此字当训禾末,与秒为穀芒者有别。"《周礼.天官.大府》:"四郊之赋,以待稍秣。"俞樾《群经平议》卷12"周礼一":"秣字从禾从末,义即存乎声,谓禾末也。
-
活动走向滑动断层的几何图型及其作为应力释放区域标志的意义
-
作者:〔美国〕H.Kolde S.Bhattachaji 来源:地震地质译丛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走向滑动断层 剪切断层 大地震 断层带 断层系 张性破裂 圣安德烈斯断裂 裂谷系 阶梯状 阶梯图
-
描述:地球岩石圈应变能的突然释放有时会触发灾害性大地震。因大地震主要沿断层带发生,断层带的几何和物理特征会影响应变能突然释放的性质和过程。现在已经确认,圣安德烈斯断裂上大地震发生在这一断层系的明显弯曲处
-
“于山水间悟人生哲理”
-
作者:暂无 来源:皖江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褒禅山
航拍褒禅山风景区(本报资料图)。
千古不易的青山,亘古不变的绿水,已然成为中国古人的精神家园。流觞曲水的兰亭,大江东去的赤壁,浩浩荡荡的洞庭湖,美丽的山山水水寄予了王安石无尽的得意或失意。在王安石的作品集子里,游记文并不多,但是有一篇山水游记却独树一帜,它不仅写山水,更将笔触伸向
-
论至元、大德间诗风之转变
-
作者:王忠阁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戴表元 平淡自然 诗风 陈与义 《四库全书总目》 《元诗选》 和会朱陆 科举制度 《瀛奎律髓》 吴澄
-
描述:元代至元后期到大德间的诗坛,一变元初庞蔚豪宕的诗风,出现尚雅、尚已、重平淡自然等诸多风格并存的局面。这种诗风的转变,首先来自于至元到大德间朱陆和会的社会思潮以及自由、活跃的社会心理氛围的影响
-
从容自在笔墨间
-
作者:笑颜 来源:航空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 书帖 化境 成就 作画 名利 王安石 心平气和 最高境界 古诗词
-
描述:画的最高层次,讲究个心平气和、浑然天成。细想来,岂止作画如此,车鹏飞的字也是如此。
-
“间”字怎么读
-
作者:嵇春明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第四声 王安石 解释 三仄调 七言绝句 第一声 空间范围 间隔 格律诗 仄声
-
描述:问:王安石的名诗《泊船瓜洲》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间"字究竟怎么读,一直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是把"间"读第四声,解释为"间隔、隔开"。另一种观点是把"间"读第一声,解释为"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