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汤显祖戏剧思想中的“情”
-
作者:沈宁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戏剧思想 戏剧思想 情 情
-
描述:汤显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戏曲作家之一,"主情说"的代表人物。本文试从"情"的内涵、"情"产生的原因、"情"的局限性和"情"的积极意义四个方面阐述汤显祖的"情"。
-
《牡丹亭》情与理的冲突融合
-
作者:杨艾明 来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情理 情理 冲突 冲突 融合 融合
-
描述:汤显祖是我国16世纪伟大的戏剧家。其人生经历了激情与消沉、梦幻与现实的思想矛盾。他在推崇传统道德的同时,又幻想构建一个符合自己理想的伦理典范,这在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表现为人物于情、理之中的变化
-
如何得此“情”?:论《牡丹亭》“情”的表现手法
-
作者:金晨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情” “情”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爱情绝唱 爱情绝唱 伤心 伤心
-
描述:小青‘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
大学理应是民主练习场
-
作者:张鸣 来源:浙江人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山大学学生 选举 练习场 大学生 加强管理 竞选 提倡民主 学生自由 学生会 自治组织
-
描述:样。很多大学主管学生的部门,总是担心让学生自己作主,自由竞选会出事。能出什么事呢?其实谁也说不清,反正要加强管理。结果一管,往往就变成了组织操控。一个小小的学生会,主席
-
玉海的流传与校理
-
作者:禹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玉海》 王应麟 校勘体例 版本流传 类书
-
描述:玉海的流传与校理
-
《牡丹亭》之“情源”
-
作者:赵明玉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升华 爱情升华 离魂模式 离魂模式 时代思潮 时代思潮
-
描述:思潮的影响"三个方面对《牡丹亭》之"情源"做一番简要的探悉。
-
牡丹亭畔何为情
-
作者:张燕瑾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原生性 原生性 社会秩序 社会秩序 实践人格 实践人格 情化世界 情化世界
-
描述:封建,主情而不纵欲,从而使汤氏与晚明纵欲文士大有区别。剧中没有流露批判的创作意向。从汤显祖的总体思想来看,情是核心,但其内涵又是含混、复杂的,包涵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甚至有采补说的内容。
-
二苏手足情
-
作者:曹春龙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辙 宋仁宗 欧阳修 文坛盟主 王安石 科举考试 苏洵 北宋时期 翰林院
-
描述:北宋时期宋仁宗嘉佑元年(1057),四川眉州的苏洵带着21岁的苏轼和19岁的苏辙来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准备让他的两个儿子参加第二年举行的全国科举考试。苏洵和当时的文坛盟主、官居翰林院学士
-
汤显祖“情之至”论辨正
-
作者:田兴国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情之至 情之至 辨正 辨正
-
描述:汤显祖情之至论,当下学术界都把以情抗(反)理作为其核心内涵予以认定,其关键在于对《牡丹亭记题词》的读解上。结合临川四梦,两者均不能得出对立关系论断;同时异世之人尽管歧见纷呈,但于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境域
-
情景浑融 深蕴理致
-
作者:陶文鹏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词》 晏殊 词人 典雅
-
描述:徊。”此词写怀人。上片说他在小园里对酒听歌,忽然想起去年欢宴的情景,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在夕阳西下的时候,他同情人分手了。如今景象依旧,她却杳然黄鹤,真不知道几时才能回来。这三句由今思昔,将今昔时空与情景叠印表现,无一怀人词语,却渗透着深沉的怀人情意。笔墨洗练,又从容自如。下片借眼前景物写今日的感伤。“无可”两句说:看着春花凋落,春光易逝,深感无可奈何;又见燕子呢喃归来,好像是曾经相识,更教人情怀难堪。这里所写的花与燕,都是词人亲眼所见的真实景物,同时又有隐喻、象征的意味。古人常以花来比女子,“花落”,也就隐喻佳人的杳然无踪或是已然辞世;“燕归”,既补写出去年欢会时有燕子在场,所以说“似曾相识”,同时也反衬出伊人未归所引起的怀念、伤感之情。可见这两句妙在物我交融,情景混一,亦兴亦比,显隐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