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两周礼研究
作者:袁俊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周  春秋  战国  东周礼书   
描述:礼、宾礼、燕礼、乡礼、学、军中礼、巫术性礼和由礼衍生而来的投壶礼等。 从有关古史传说时代的文献记载看,礼有一个较长的肇起过程,大约在原始社会部落和部落联盟的“英雄时代”和军事民主
西周礼的“侯”与“侯道”
作者:刘延苗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  体育活动  文化制度  射箭  政治 
描述:射箭源于狩猎,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活动。在古代,射箭不仅是武力的象征,还与政治、礼仪和道德有诸多联系,形成了所谓的“礼”。礼盛行于西周,是当时的一种政治文化制度,也是“一种体育文化制度”,即先民
不在梅边,也不在
作者:许冬林  来源:中学生作文指导(高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描述:不在梅边在边,《牡丹亭》里的句子,说的是姻缘。 《牡丹亭》十四出“写真”里有那么一节,杜丽娘给自己画好了画像,又自提了笔,在画边题了几句诗:“……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边。”意思是,她自己
梦梅:一贫无赖
作者:许冬林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下旬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梅  无赖  《牡丹亭》  儒雅 
描述:昆曲舞台上,梦梅的扮相实在是俊逸儒雅,女人爱,男人也爱。但是,翻开一本薄薄泛着稻草黄的《牡丹亭》,总要惊讶,其实人家,不过就是一果农,兼以读书,常耍无赖。
论《牡丹亭》中梅、意象的多重内涵
作者:朱明明  来源: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意象  意象  象征  象征 
描述:关于《牡丹亭》中的梅、意象,前人虽偶有论及,但都没有深掘其内涵。实际上,它们既分别是男女主人公的代表,又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是汤显祖精心设定的重要意象。充分认识梅、意象的内涵,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
黄希扬怒洞穿河南建业球门 重庆力帆暂离降级区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韩成栋 实习生 李小庆)昨晚,2010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展开第16轮的角逐,换帅之后状态不错的重庆力帆在主场凭借队长黄希扬的劲射破门,1∶0力克河南建业,暂时脱离降级区。 在经历
黄希扬一传一力帆客场2:1逆转申花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商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重庆崽儿 黄希扬 昨晚中超第5轮力帆做客上海,最终力帆在客场2:1逆转申花。力帆的两个进球都是靠定位球打进的,并且都与重庆崽儿黄希扬有关:第54分钟赵和靖利用黄希扬开出来的角球机会扳平比分,终场
牡丹亭上三生路,调情圣手梦梅
作者:暂无 来源:嘉兴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谢湘南 上个月,青春版《牡丹亭》再次来深圳演出,去看了。上中下三篇,只落下中篇未看。不过感觉最好看的还是上篇中的第三场“惊梦”。这一场真是有惊艳之美,大胆,直接,充满着想象力。春,梦,花神,一青年男与一妙龄女在梦中初遇偷欢,彼此一见倾心。这种浪漫的构想真是具有天然的戏剧性。男女间那点事,
论戏曲意象的多重审美功能:以《牡丹亭》中“”意象为例
作者:陈小凤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意象  意象  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 
描述:戏曲秉承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精神,重视意象创造,具有独特的美学神韵。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了以牡丹亭为主体的意象系列,本文将对作品中意象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与人物形象塑造及剧情建构的独特作用
解析《牡丹亭》中梦梅形象的意义
作者:吴天宁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梦梅形象  梦梅形象  特点  特点  结构作用  结构作用 
描述:非是一个毫无光彩的角色,而是与杜丽娘的形象相映衬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