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85)
报纸(680)
会议论文(13)
学位论文(10)
图书(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22)
地方文献 (59)
文化溯源 (4)
宗教集要 (4)
地方风物 (3)
红色文化 (3)
非遗保护 (1)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3(102)
2010(116)
2009(115)
2006(57)
2005(40)
2003(44)
1997(30)
1995(34)
1993(23)
按来源分组
东坡赤壁诗词(17)
文学世界(3)
广告导报(2)
伴侣(1)
当代作家评论(1)
石油知识(1)
科普研究(1)
机电兵船档案(1)
西安档案(1)
文学知识(1)
寻找复归王英的《走向荒漠
作者:陈薇  来源:文学知识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寻找复归王英的《走向荒漠
她在召唤历史的大漠雄风--王英散文创作探赜
作者:林道立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  散文创作  文化散文  大西北  圆明园  古代文化  现实人生  塔克拉玛干沙漠  历史文化  戈壁 
描述:大西北的茫茫戈壁,或者独自探寻古废墟、古遗址、古战场、古坟冢的奥秘,不懈地勾沉华夏疆域的文化潜藏,热烈地召唤历史的大漠雄风,以驱散现实人生的阴霾雾瘴。她笑,她哭、她
《母子诗集》随想
作者:公木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集  天才儿童  黄淮  讲习所  满溢  大诗人  小苗  少年诗  创造情绪  王安石 
描述:《母子诗集》,哦!“母子诗集”,一个多么满溢温情且又实富魅力的构想啊!诗分五辑,抄写得清清楚楚、整整齐齐的稿本,经由黄淮同志送来,要我看看,写几句话。
怎样有关唐宋词的书籍
作者:万云骏 赵山林  来源:文献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宋词  吴文英  周邦彦  辛弃疾  阅读欣赏能力  人间词话  词律  王沂孙  史达祖  晏几道 
描述:在我国诗歌领域里,词是一种极富特色的诗歌形式,它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数以千计的作家,数以万计的词作,还有一大批词话,不在少数的词律、词谱、词韵。一般阅读词的书籍,总是从唐宋开始。但这方面的
王英丽出嫁记
作者:王延年  来源:新农业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娘子  新郎  彩礼  姑娘  乡亲  小磨  大连市  等待着  喜糖  瓦匠 
描述:郎李洪一身着婚礼盛装出现在乡亲们面前,新郎新娘的身后
评王安石的《孟尝君传》
作者:施华君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孟尝君  宰相  文章  文学  鸡鸣  北宋  史记  论辩  盲目 
描述:。”王安石曾作过北宋宰相,在文学造诣上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千百年来,由于人们对古人盲目迷信,盲目崇拜。束缚了思想,都认为这篇文章说得有道理,甚至有人著论吹捧说:“此文短小精焊,论辩性极强,跌宕多姿有力地驳斥了世俗人称道孟尝君能得士的观点”。我认为大谬不然,王安石此文徒表现
〔吴虞集〕后所想到的
作者:周一良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虞  虞集  五四时期  新文化运动  实事求是  蒋介石  四川  袁世凯  印象  悼亡诗 
描述:和实事求是的研究,不仅明确指出吴虞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还指出他以后并未放弃反孔、非孺的立场,所以才有后来反对蒋介石所提倡的尊孔读经之举。
评王安石的《孟尝君传》 湖南
作者:施华君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评王安石的《孟尝君传》 湖南
数典溯原 核其旨归--《孙子会笺》
作者:路闻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旨归  《孙子》  杨炳  孙子十三篇  银雀山汉简  佚文  子集  文字  观点和方法  校文 
描述:年代末,在著名史学家翦伯赞、齐思和,陈乃乾诸先生的鼓励指导下,对《孙子》的文字进行了校勘,而有《孙子集校》之作,一九五九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成为全国解放后第一部集中校勘孙子十三篇文字的书。但是,《孙子集校》是只校文字,未解本义。随着作者对《孙子》研究的深入,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出土,发现历来研究《孙子》见仁
奇妙的重复——晏殊的《蝶恋花》和《踏莎行》
作者:何浦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踏莎行  晏殊  山长  燕子  离别苦  高楼  无波  古典诗词  无可言状  西风 
描述:在古典诗词作品中,或在一位作家的作品中,主题、题材、人物、景色等等,有的极其相似,但两首词却各自成为一件独立的、完整的、不显重复的艺术形象。晏殊的《蝶恋花》和《踏莎行》就是明显的例子,现将两首词并列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