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593)
报纸(808)
学位论文(170)
图书(154)
会议论文(4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604)
地方文献 (125)
非遗保护 (15)
文化溯源 (6)
红色文化 (6)
宗教集要 (5)
地方风物 (5)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448)
2011(521)
2009(462)
2005(266)
2003(255)
2002(239)
1996(235)
1988(131)
1987(145)
1979(39)
按来源分组
语文月刊(38)
阅读与写作(30)
中文自修(18)
小学教学研究(13)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8)
美术之友(3)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3)
中华书局(2)
中国医疗保险(1)
山西教育(初中版)(1)
客观物态主观意趣美的结合——王安石七绝《杏花
作者:黎昌经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客观物态主观意趣美的结合——王安石七绝《杏花
七彩相映意趣生——谈古代诗词中色彩词的运用
作者:徐玉如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色彩词  古代诗词  现实反映  思想感情  形象感  五彩缤纷  语言  冷色  王安石  成词 
描述:对古代诗词的赏析和理解。
久雪终会有晴时:王磐“南吕·一枝花”《久雪》
作者:朱晨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磐  汤显祖  王骥德  散曲  词人  徐渭  曲律  曲论 
描述:持朝政,下对百姓百般盘剥,民众苦不堪言。当此乱世的曲家王磐,借曲抒情,影刺现实。《久雪》一曲一反以往文人咏雪、赏雪、赞雪的笔调,痛斥雪的祸害。此曲构思独到之处就是将曾被当作纯洁无暇或昭示丰年的雪比作了当时社会上的邪恶势力,而且巧妙地围绕大雪及其久下不停所带来的灾害层层铺叙,并诅咒其终将被烈日春风所烤化吹融,从侧面对恶势力加以嘲讽,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第一支曲[一支花]开头就连用“乱飘”、“密洒”、“恰飞”、“又舞”四个动词性短语,使得铺天盖地、飘飘扬扬的大雪在顷刻之间迎面扑来。这真是一场飞扬跋扈的大雪!瞧,雪花飞窜在“燕塞边”,飘落在“程门外”,飞舞在“梁苑”里,徘徊于“灞桥”上,似欲摧毁世间万物。“燕塞边”、“程门外”、“梁苑”、“灞桥”四个典故构成两组对偶,使读者由眼前上下弥漫、四方飞舞的雪花想到了:燕山大如...
结构严谨有致 论辩机巧灵活--《孟尝君传》的结构与论证方法
作者:李明亮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结构严谨  孟尝君  王安石  鸡鸣  语势  论证方法  论辩  春雷  归谬法  结论 
描述:人称道,实乃千古奇文。
试释王安石《知人》
作者:蒋介夫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  历史人物  王莽  作品  资治通鉴  知人  郑注  不同角度  两面派 
描述:装纯
《学问不可穿凿》指瑕——兼谈王安石的治学
作者:严正敖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级中学  指瑕  语文课本  杂文  王安石  文字  文言  穿凿附会  实事求是  治学态度 
描述:泊八百里水以为田,其利大矣。荆公喜甚,徐曰:策固善,决水何地可容?刘贡父在坐中,曰:自其旁别凿八百里泊,
陈意翻新议论惊空——王安石《桃源行》赏析
作者:董昌运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桃源  陶渊明  桃花源记  传统题材  王维诗  程千帆  主题  韩愈  异化 
描述:继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后,历代文人墨客咏桃源佳作迭出不穷。其中王维、韩愈、王安石等被前人称为“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他们的诗虽都取材于陶《诗》或《记》,但主题各异,各具特色,因而可彼此争胜
祭奠,岂止用心香——散文《圆明园祭》
作者:杨清龙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圆明园  散文  废墟  宫殿  汤显祖  白居易  维纳斯  长恨歌  石头  文豪 
描述:面对一座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废墟,究竟是停留在往昔巍峨宫殿的追忆中痛骂引火者,还是在屈辱的历史中抬起头来寻找残石的希望?任何一个来到圆明园遗址前的人,都应该作出自己的回答。
移情于景 轻愁如丝——晏殊《踏莎行》赏
作者:陈万勇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踏莎行》  移情  晏殊  春风  行人 
描述:移情于景 轻愁如丝——晏殊《踏莎行》赏
宋人笔记中的王安石
作者:张剑鸣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宋人笔记中的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