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鬼魂艺术形态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构思
作者:许祥麟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鬼魂形象  艺术形态  戏曲家  《钵中莲》  志怪小说  搬上舞台  “隐”  审美  《牡丹亭》 
描述:鬼魂艺术形态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构思许祥麟鬼魂是人类所创造的超自然的幻体。它本不存在,是人们的精神活动使之获得了“生命”,由古至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种种影响。与现实生活中鬼魂观念的影响相伴随
浅论审美体验的特征
作者:李永刚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体验  审美对象  联想和想象  审美活动  探求性  人民文学出版社  审美实践  《牡丹亭》  情感体验  审美感受 
描述:浅论审美体验的特征
文学审美的情感流程
作者:朱堂锦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体验  文学审美  文学作品  情感形象  情感共鸣  情感流程  思想感情  《牡丹亭》  文学评论  情感态度 
描述:情感体验、情感共鸣、情感品味的历程.
论古典诗歌审美的纵向比较
作者:陈定玉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审美  《桃花源诗并记》  王安石  陶渊明  “变”  艺术表现  李商隐  《孟子》  创作意图  诗歌创作 
描述:的新东西
中国古代戏剧的悲剧精神
作者:孙虹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剧  中国戏剧  悲剧结局  《西厢记》  古希腊悲剧  莎士比亚戏剧  《牡丹亭》  中国悲剧  悲剧主角  圆形结构 
描述:中国古代戏剧的悲剧精神
奉献──三株精神的精髓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株公司  吴炳新  党员干部  三株口服液  济南大学  共产党员  微生态调节剂  民营企业  科技进步  党组织 
描述:奉献──三株精神的精髓1991年3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三株药业总公司向“希望工程”捐助仪式在这里举行。当公司总裁吴炳新将一张放大的200万元支票郑重地交给中国青少年福利基金会负责同志
试论苏试文学创新精神的成因
作者:丁睿  来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欧阳修  文学创新  文学创作  政治革新  庆历新政  地域性文化  创新精神  王安石变法  《汉书》 
描述:冗兵,并冗吏”仁宗宝元二年(1039)宋祁提出去“三冗”(冗吏、冗兵、冗僧)。仁宗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在韩琦、富弼、欧阳修的支持下,推行以改革吏治为中心的新政。新政推行不到一年被废止。仁宗皇祐元年(1049,,文彦博主张省兵,裁减
忽闻歌古调 偏惊物候新——汤显祖戏剧创作理论与审美意识探因
作者:龚国光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戏剧  审美意识  “四梦”  创作理论  《牡丹亭》  海盐腔  传奇体制  俗文化  《紫钗记》  江西 
描述:忽闻歌古调偏惊物候新———汤显祖戏剧创作理论与审美意识探因□龚国光在明代剧坛上,汤显祖像一颗璀璨明亮的星辰划破晚明社会的天空,给人以激荡、遐想、沉思与启迪,“临川四梦”的问世,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吹
文人精神与人文精神:论郭启宏的新编历史剧
作者:郭晨子  来源:安徽新戏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人精神  人文精神  司马相如  王安石  卓文君  新编历史剧  李白  女性形象  司马迁  戏剧情节 
描述:则选择了极负盛名的历史人物为创作对象,形成了独特的创作系列。 一 不妨罗列郭启宏的主要作品:《司马迁》 (京剧)、《王安石》(京剧)、《卓文君别传》 (京剧)、《南唐遗事》(昆曲、李煜为主角)、《李白》《话剧》、《一代天骄》(话剧、描写曹植、曹丕)、《司马相如》(昆曲)——七九年至今的创作中,显而易见他对“传统文人”情有独钟,据作家本人讲,形成这样的“系列”纯属无意——那到底是什么使剧作家一次次地将目光注视在他们身上、将笔墨倾洒在他们身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