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象:品味诗歌的钥匙
-
作者:赵海英 来源:辅导员(教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意象 钥匙 品味 情与景 胡应麟
-
描述:古人讲: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而这情与景的结合,便构成了诗歌的意境。明代胡应麟曾云:”占诗之妙,专求意象。”因此,要准确而深刻地领会诗歌的情感、意旨.首选当从诗歌的意象着手。
-
《牡丹亭》的悲情艺术分析:从冷色调词语及意象的重复谈起
-
作者:雷晓春 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悲情 悲情 词语 词语 意象 意象 重复 重复
-
描述:抒情悲剧。
-
“黄鹤”“凤凰”的意象与李白诗思的整体性:《黄鹤楼》和《登
-
作者:刘思思 来源: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楼》 《登金陵凤凰台》 比较解读 意象 诗思 体性 李白 文化意蕴
-
描述:说是三国时费袜驾鹤登仙之处,因此“黄鹤”的意象便与仙人有了联系。崔颢《黄鹤楼》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
-
王安石的“视觉审美”
-
作者:孙祺然 来源:中国摄影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王安石的“视觉审美”
-
《牡丹亭》中的春意象
-
作者:杨秋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春 春 杜丽娘 杜丽娘 惊梦 惊梦 寻梦 寻梦
-
描述:《牡丹亭》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曲作品之一,历代文人都对它做了各个方面的研究。但是在《惊梦》和《寻梦》中出现了大量有关春景的描写。从对春景描写的运用中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这一写作手法,来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情怀。这由春景所表达出来春情,也为全曲奠定了“伤春”的感情基调。
-
《诗经》采摘意象研究
-
作者:陈抒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经》 植物 采摘 周礼
-
描述:的经典意象在各种题材、各种诗歌体式中的广泛适用性,梳理和总结出一条线索。最后,在前文的分析基础上,笔者将总结出“采摘诗”在《诗经》文本中运用和演化之规律,为“‘采摘诗’根植于西周农本位社会土壤”的论点作结
-
论《珠玉词》中的“香”意象
-
作者:张秀珍 来源: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词》 《珠玉词》 香 香 闲适 闲适 尚雅 尚雅 诗意 诗意
-
描述:审美追求。
-
陆象山心学美学本体论:本心与审美
-
作者:王煦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美学 心学美学 直觉体验 直觉体验 当即显现 当即显现 内在超越 内在超越
-
描述:在象山处,美的本体即本心,本心的显现就是美;审美乃对本心之美的体认,本心之美就在体验中澄湛,并将一切皆在人生活动中"落座",以人生境界为指归。其理论旨意和最高理想追求,即引人进入"自在自得"与天地
-
宋代士人审美心理多元化的文化成因
-
作者:高杨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心理 陆九渊 宋代士人 多元化 文人士大夫 朱熹 士人精神 形成与发展 现实与理想 理学
-
描述:理学对于宋代士人精神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它既能协调士人精神中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又能使其各流派在学理轨道上互相掣肘。这样,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心理
-
马路带你看国戏 舞台秘密
-
作者:马路 来源:大学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舞台形式 梁架结构 舞台设计 作品 亮点 意象 场景 风格 场次
-
描述:在一场剧目中呈现不同时空,不同风格的效果,令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