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数学课堂应是充满情趣与智慧的乐园
作者:赵志宏  来源:现代阅读(教育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情趣  智慧 
描述:数学课堂不仅应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交流,即让学生学到规定动作的数学知识面,而且应有情感方面的交流,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乐园。
开阖承转有度,景情趣理无穷:曾巩《拟岘台记》赏读
作者:许醇芳 陈金华  来源:高中生之友(高一高二年级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赏读  曾巩  情趣  《拟岘台记》 
描述:【作品原文】 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日拟岘台,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山也。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独求记于予。
论王安石诗文的审美意蕴
作者:王耀辉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风格  审美  意蕴 
描述:美。
汤显祖剧作审美
作者:谢雍君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  至情    禅意 
描述:显祖剧作中呈现的审美情致以及“四梦”营造的富于禅意的审美情境 ,进一步厘清汤显祖在戏曲史上重要地位的原因所在。
情趣,语文教学的永恒追求
作者:朱秀玲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趣  语文教学  《师恩难忘》  著名作家  语文学习  故事  一年级  刘绍棠 
描述:丰富的精神大餐。试想,这样的语文课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语文学习是一项充满体验和情趣的活动。在"情趣
鲁迅:中国传统戏曲的审美情趣
作者:廉文澄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迅全集》  中国传统戏曲  民间戏曲  女吊  梅兰芳  《牡丹亭》  帮闲文人  艺术形象  《社戏》  士大夫 
描述:鲁迅:中国传统戏曲的审美情趣
风雅之致的审美追寻——评刘绍瑾《复古与复元古》
作者:徐国荣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复古  复元古  审美 
描述:风雅之致的审美追寻——评刘绍瑾《复古与复元古》
“诗家语”的审美
作者:吕进  来源:中外诗歌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语言  西方文学家  审美  言说方式  “借用”  交际功能  抒情功能  王安石 
描述:的讲话”。
昆曲《牡丹亭》的审美文化透视
作者:程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文化  审美  舞台演出史  戏曲美学  当代传承 
描述:世界为参照的现代文化的检视,面临更为严峻的时代挑战。同时,近年来昆曲《牡丹亭》在国内外连续创造演出奇迹,更是在文化界、学术界搅起了一场讨论热潮,引起人们对戏曲艺术、传统文化现代生存和发展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然而,对于中国戏曲的兴衰,不应只着眼于一种情绪化的褒贬或感情上的哀叹,而是需要一种对其美学特质和文化合理性的理性审视与思考。对《牡丹亭》作为文学经典的考察较多,但将昆曲《牡丹亭》作为一个戏剧艺术经典从历史文化美学方面加以全面关照和总结却涉及较少,这与中国戏剧的研究历史和传统思维有关。本文的主要宗旨在于——以《牡丹亭》在新世纪所引起的文化热潮为契机,以时间的历史纵轴为主线,在展现艺术经典形成、发展、成熟、衰落、重生的动态发展过程基础上,着眼于对其艺术规律和艺术精神的发现和剖析。较之抽象的理论研究,这样一个艺...
反常得趣——诗词审美小札
作者:石理俊  来源:中华诗词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  真理  李贺  鲁迅  李白  实象  白色恐怖  《史记》  晏几道  《神仙传》 
描述:赵女乘春上画楼,一声歌发满城秋。无端更唱《关山》曲,不是征人亦泪流。——唐·王表: 《成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