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王安石诗文的审美意蕴
-
作者:王耀辉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风格 审美 意蕴
-
描述:美。
-
论王安石诗文的思维视角
-
作者:王耀辉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文 创新思维 审美
-
描述:诵读王安石的作品,常常会产生一种认同感、新颖感、钦佩感和震撼感,这种感觉的产生,其力量源自何方?通过分析,发现这种力量源自王安石独立的人格魅力、浓厚的创新意识和敢于挑战权威、审视习俗、推陈出新的精神。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探讨王安石诗文的精髓,以揭示王安石诗文千古不衰的秘密。
-
《牡丹亭》与昆曲的审美特征
-
作者:朱伟明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审美特征 昆曲 审美精神 艺术特质 杜丽娘 审美风格 魏良辅 明代
-
描述:《牡丹亭》是汤显祖最重要的剧作,同时也是昆曲中最受欢迎的剧目,从明代问世之初的风行到20世纪末世界各地的热演,其传播之广,影响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时至今日,人们已无法从自己的文化记忆中将《牡丹亭》与昆曲完全分离。离开了昆曲的《牡丹亭》,或是离开了《牡丹亭》的昆曲,都是人们所
-
宋代泉州府学、石笋变迁管窥
-
作者:林振礼 来源: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泉州 文庙府学 石笋 士人心态 审美 王安石 高惠连
-
描述:思想情感、审美选择等文化心态。
-
《心理学报》2006年第38卷总目录
-
作者:暂无 来源:心理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小学儿童 知道感 执行功能 黄希庭 青少年 影响因素 心理学报 时间分配 效应
-
描述:~~
-
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
-
作者:王国猛 徐华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陆九渊 1139 1193 心理 哲学思想 研究 朱熹 1130 1200 理学 哲学思想 研究
-
描述: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
-
陆九渊“主体性”教育心理思想及现代价值
-
作者:黄勇明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主体性 教育心理思想 借鉴
-
描述:实践的发展提供借鉴。
-
汤显祖《紫钗记》创作的“至情”审美
-
作者:韩丽霞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紫钗记》 霍小玉 霍小玉 至情 至情
-
描述:多才至诚的君子,了却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紫钗记》别于唐人传奇故事原本,亦别于汤显祖自己早年本于传奇的剧作《紫箫记》,人物性格的全新大改造,改悲剧而为大团圆,盖汤氏“尚情”以至褒扬“至情”戏剧观之必然。惟其如是,方成其“临川四梦”格局。
-
从《牡丹亭》看两个“汤显祖”——儒士到名士的心理畸变
-
作者:韩娟娟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出世 出世 入世 入世 贵生 贵生 情与理 情与理 矛盾 矛盾
-
描述:》这部经典之作,成书于汤显祖弃官归家当年,因此可以作为解读分析矛盾的汤显祖最好的切入点。
-
“至情”的生死恋歌——论《牡丹亭》以“情”反“理”的审美意蕴
-
作者:王华杰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至情 封建礼教 审美意蕴 生死 汤显祖 爱情 作品 本性
-
描述:的爱情描写虽然也涉及到对门第观念的批判,但主要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