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王安石诗文的审美意蕴
-
作者:王耀辉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风格 审美 意蕴
-
描述:美。
-
汤显祖剧作审美论
-
作者:谢雍君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 至情 梦 禅意
-
描述:显祖剧作中呈现的审美情致以及“四梦”营造的富于禅意的审美情境 ,进一步厘清汤显祖在戏曲史上重要地位的原因所在。
-
吴炳焜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论文选集
-
作者:吴炳焜 来源:中国铁道出版社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土力学 文集 地基 基础 工程 文集
-
描述:吴炳焜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论文选集
-
风雅之致的审美追寻——评刘绍瑾《复古与复元古》
-
作者:徐国荣 来源: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复古 复元古 审美
-
描述:风雅之致的审美追寻——评刘绍瑾《复古与复元古》
-
“诗家语”的审美
-
作者:吕进 来源:中外诗歌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语言 西方文学家 审美 言说方式 “借用” 交际功能 抒情功能 王安石
-
描述:的讲话”。
-
昆曲《牡丹亭》的审美文化透视
-
作者:程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文化 审美 舞台演出史 戏曲美学 当代传承
-
描述:世界为参照的现代文化的检视,面临更为严峻的时代挑战。同时,近年来昆曲《牡丹亭》在国内外连续创造演出奇迹,更是在文化界、学术界搅起了一场讨论热潮,引起人们对戏曲艺术、传统文化现代生存和发展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然而,对于中国戏曲的兴衰,不应只着眼于一种情绪化的褒贬或感情上的哀叹,而是需要一种对其美学特质和文化合理性的理性审视与思考。对《牡丹亭》作为文学经典的考察较多,但将昆曲《牡丹亭》作为一个戏剧艺术经典从历史文化美学方面加以全面关照和总结却涉及较少,这与中国戏剧的研究历史和传统思维有关。本文的主要宗旨在于——以《牡丹亭》在新世纪所引起的文化热潮为契机,以时间的历史纵轴为主线,在展现艺术经典形成、发展、成熟、衰落、重生的动态发展过程基础上,着眼于对其艺术规律和艺术精神的发现和剖析。较之抽象的理论研究,这样一个艺...
-
抓好一个基础 两大系统三项示范——访合肥市公安局局长周礼明
-
作者:庞伟 来源:中国公共安全(政府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合肥市 公安局 示范 城市建设工作 大系统 基础 周礼 局长
-
描述:中国公共安全:根据公安部、科技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天津等城市开展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工作的通知》,合肥市被列为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作为入选城市公安局的领导,您认为合肥的科技强警工作有何优势?[第一段]
-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关于“基础”的作文指导
-
作者:韩磊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基础 人生 立意 自拟题目 自主确定 作文指导 基本的 积累 理想
-
描述:作文题目:宋朝诗人陆九渊诗云:"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请根据诗句所体现的哲理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反常得趣——诗词审美小札
-
作者:石理俊 来源:中华诗词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 真理 李贺 鲁迅 李白 实象 白色恐怖 《史记》 晏几道 《神仙传》
-
描述:赵女乘春上画楼,一声歌发满城秋。无端更唱《关山》曲,不是征人亦泪流。——唐·王表: 《成德乐》
-
鬼魂艺术形态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构思
-
作者:许祥麟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鬼魂形象 艺术形态 戏曲家 《钵中莲》 志怪小说 搬上舞台 “隐” 审美 《牡丹亭》
-
描述:鬼魂艺术形态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构思许祥麟鬼魂是人类所创造的超自然的幻体。它本不存在,是人们的精神活动使之获得了“生命”,由古至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种种影响。与现实生活中鬼魂观念的影响相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