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古代鄞县首官的民生实践
作者:包柱红  来源:宁波通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改善人民生活  中国传统社会  主要表现  三个方面  王安石  知县  儒家传统  先富后教  实践  政治理念 
描述:"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在古代,县官的政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教育、公平诉讼。按照儒家传统的"先富后教"的政治理念,这三者中尤以改善人民生活最为重要,也就是今天所说
高考作文立论思维模型与实践(七):质疑立论思维
作者:徐江 陆希翠 赵欢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考作文  质疑思维  蔺相如  思维方法  王世贞  诚信  王安石  逆向思考  实践  否定 
描述:质疑立论思维概述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局长在茶馆里跟一老者下棋,正当难分难解之际,跑来一个小孩跟这位局长说:"快回家吧,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者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局长答:"是我儿子。"请问吵架的两人跟局长是什么关
从《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考王安石早年的水利实践
作者:陈牧川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水利思想  水利思想  熙宁变法  熙宁变法  农田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  经济改革  经济改革  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  实践  实践  东钱湖  东钱湖  学士  学士  青苗法  青苗法 
描述: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抚州临川人,北宋时期著名的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又是文学史上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最伟大的成就在于他的政治经济改革,即历史上有名的"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包括经济政策、军政政策、教育、治水政策、外交政策
【呼伦贝尔市检察机关】 为政工人员培训软件操作
作者:王谦  来源:检察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通讯员王谦)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检察院有关技术人员日前为该市13个基层院政工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政工软件的操作培训,以规范数据上报工作。培训当天,参加培训人员还接受了政工统计软件基本技能测试
科学部署 规范操作 相山区委换届工作高标准
作者:徐晓华  来源:淮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相山区委按照中央、省、市委要求,结合实际,周密部署,科学安排,以“五个一”为抓手,区委换届工作做到高起点开局,高效率运作,高标准推进。 出台了一个详实的工作方案。区委组织区委常委、纪委、组织部门人员,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委有关换届文件精神,结合全区实际,多层面征求意见、多方位调查研究、多方位
迭代制导:实现智能化操作本报记者李冠礁黄希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航天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如何才能完美托举神舟八号飞船精确入轨,使之与“天宫一号”“亲密接触”,火箭的控制系统发生了什么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长征二号F火箭副总设计师宋征宇。 给火箭置换全新“大脑” “任何一发火箭在点火升空之后之所以能够按照预定轨迹飞行,并且最终能够精确地将目标送入预定轨道,主要是靠火
校训不应是积木游戏
作者:月影龙魂  来源:中学生百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校训  积木式  游戏  大学精神  中学校  小学生  团结  外来工  个性  实践 
描述:训是什么,但多多少少也能猜出个大概。因为这些本来就是那几个全中国通用的"口号",不同的只是像小
严肃换届纪律依法依规操作相山区区镇两级人大换届工作全面展开
作者:卢珊珊  来源:淮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11月12日,相山区人大选举委员会召开辖区换届选举工作动员大会,辖区单位负责同志,各镇(办)选举组组长、副组长,选民登记员,各村(社区)书记、主任6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对选举工作骨干和选民登记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切实保证换届选举工作有序高效推进。区委书记刘涛、区人大常委会
图文:黄鹤楼下突然冒出滚滚浓烟防空洞内两工人氧割操作不当引
作者:张裕 马珂  来源:楚天金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蛇山脚下冒出浓烟 图为:具体冒烟处 金报讯 见习记者张裕 通讯员马珂报道:昨日下午4时24分,武昌区民主路蛇山人防工程发生火灾,武昌公安分局中华路派出所和消防大队在5分钟后及时赶到了火灾现场,及时控制了火情,并调集人员对火灾原因进行调查。 据了解,火灾现场内部
王安石法律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法院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中国古代官吏身兼执法和司法重任,其法律素养的重要不言而喻。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对官吏法律知识的要求一直是忽略的,自汉代始,官吏选拔和任命条件中,忠诚第一,次则看其对儒家经义的掌握程度,任职者法律素养的高低很少考察涉及。隋唐科举制设立之后,虽有“明法”一科算作给法律考试以一席之地,但它在诸科之中极受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