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国理政首要之能力应是领导发展的能力
-
作者:李光炎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领导发展 治国理政 能力
-
描述: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而我国的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 ,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必须坚持不懈地解决的重要课题 ,这就要求我们党切实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 ,以及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
陆九渊哲学的解释学意义
-
作者:刘雪影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解释学 六经注我 方法论解释学 本体论解释学 本心 理解 实践
-
描述:实践伦理学的特征。 1、陆九渊哲学包含本体论和认识论,但贯穿始终的是其伦理哲学,其所有本体论和认识论只有放置于伦理视角中才是可以理解的。 2、陆九渊的伦理哲学不仅包含人与人之间的伦理
-
论王安石的学术思想与变法实践
-
作者:郑晓江 来源:求索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新学 道德之意 性命之理 变法实践
-
描述:史人物的特别之处。
-
论梁启超年谱学理论与实践
-
作者:周生杰 来源:古典文献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梁启超 谱主 文献学 陶渊明 近代中国 王安石 考证 理论与实践 学术大师 朱舜水
-
描述:梁启超是近代文化巨匠、学术大师,他在历史学、政治学、文献学、文化学、文学和社会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近代中国许多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其短暂而忙碌的一生中,写下了约
-
讨论式课堂教学实践
-
作者:彭永军 来源:雅安职业技术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教学实践 引导学生 解决问题 我国古代 师生关系 讨论法 陆九渊 学生差异 教师 百家争鸣
-
描述:我国古代教育家陆九渊指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问是促使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在今天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平等,教学民主,教师尊重学生差异,崇尚个性;而学生应该言论自由,百家争鸣,要达此目的,"讨论法"显然是个好办法。正如一位大师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
-
革命老区法院司法能力建设论坛在临沂举行
-
作者:赵峰 来源:山东审判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级人民法院 高级人民法院 人民司法 副院长 最高人民法院 能力建设 法官 革命老区 黄松 论坛
-
描述:研讨。本次论坛秉持“相同的经历,相同的追求”这一口号,围绕人民司法优良传统与司法能力建设、老区法院司
-
浅谈新课程下政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
作者:陈丽英 来源:中华素质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生 新课程 质疑能力 政治教学 培养策略 问题性 学生学习方式 陆九渊 为学 主体
-
描述: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问题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品质之一。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者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勤于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
核心价值: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应是和谐统一的
-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现象学 教育实践 教育理念 教育研究 儿童生活 教育者 教师 生活体验 生活中
-
描述:方法,“朝向事情本身”,让你自己去看、去听、去直观感受,将生活中先于思考的种种体验呼唤出来。它是对西方唯理论——从个别到普遍,现象到本质抽象的挑战。
-
翻译观与翻译实践应是统一的——兼谈翻译研究不宜偏谈理论
-
作者:陈刚 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观 翻译实践 统一
-
描述:。笔者提出:翻译观应是统一的,而非割裂的;应是一致的,而非矛盾的;应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应是辩证(客观)的,而非主观的。
-
思潮2:教育现象学 核心价值: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应是和谐统
-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教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象学 和谐统一 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 核心价值 哲学思潮 20世纪 哲学思考 本质直观 胡塞尔 德国人 影响力 唯理论 西方 概念 强调 普遍 个别
-
描述:的方法,“朝向事情本身”,让你自己去看、去昕、去直观感受,将生活中先于思考的种种体验呼唤出来。它是对西方唯理论——从个别到普遍,现象到本质抽象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