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觏的礼论及其现实意义——兼论对王安石的影响
-
作者:杨柱才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礼 礼 礼论 礼论 法制 法制 礼顺人情 礼顺人情 礼思想体系 礼思想体系
-
描述:李觏的礼论提出了以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这一礼思想体系包括礼备体用,合内外,礼顺人情,学礼成性诸方面内容。这一礼思想体系表现出密切关注现实的特点,在实践上主张以礼修身治国,在理论上主张复礼以强儒。李觏
-
一代通儒李觏论
-
作者:赖功欧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儒 通儒 李觏 李觏 礼 礼
-
描述:思想。《易论》作为其思想基础 ,同时又有强烈的目的论倾向 ,“常”与“变”在李觏那里达成了一种辩证和谐 ;然他更重视“通变疏达”,反对“一本于常”。《礼论》为其思想核心 ,论述了一个完善社会的制度
-
李觏文化观的平民情结
-
作者:朱人求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文化 文化 礼 礼 文 文 平民情结 平民情结
-
描述:在中国文化史上 ,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文”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礼论为核心 ,以平民价值为取向 ,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礼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学
-
李觏文化观的平民情绪
-
作者:朱人求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观 李觏 礼 平民情绪 儒学
-
描述:在中国文化史上,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文”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礼论为核心,以平民价值为取向,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礼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家思想
-
李觏的义利观及其历史影响
-
作者:周小花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义 义 利 利 王道 王道 霸道 霸道 礼 礼
-
描述:李觏认为义和利是可以统一的 ,提出言利求欲 ,只要符合“礼”的规定 ,是利于人生 ,合乎人情的。在统治方式上 ,李觏一反儒法两家将王道、霸道截然对立的做法 ,坚持王霸并用。李觏的学说对后来的学者产
-
减官不如简政
-
作者:王放远 来源:石油政工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官僚主义 体制与机制 事务 吏员 经济效益 刘炫 《雍正王朝》 《周礼》 办公费 企业责任
-
描述:不远万里去追查求征100年的旧案。所以有谚语说:‘老吏报文案而死。’事务繁杂,这是吏员多而效率低的原因。”牛宏问:“北魏、北齐之时,吏员办事从容,现在则匆匆忙忙不得安宁,是什么缘故?”刘炫说:“过去,州只设长吏、司马,郡只设郡守、郡丞,县仅设县令而已。其余应备的僚属,则由长官自己挑选任命。如今则不然,大大小小的官吏,全由吏部掌握,细微之事都属于考核范围。减少官吏不如简化事务,官员们的事务不减,却希望他们办事从容,那可能吗?”
-
李觏礼乐观辨析
-
作者:郭树森 赖功欧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礼乐观 礼乐观 实用 实用 制度 制度
-
描述:李觏“礼乐观”,既承续了孔子的传统,又有大异其趣之见解。其重内外之统一、倡礼乐之实用、顺人情之自然的主张,以及重视通变疏达、人事功利、礼乐教化等思想,都可归之于极具实用精神的“礼统观”。李觏
-
王安石、王安礼诗文创作比较论
-
作者:杨安邦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礼 诗文创作 比较
-
描述:王安石、王安礼是宋代江西临川王氏家族作家群中的杰出代表。文章对王安石王安礼诗文创作进行比较,论证了二人文风之异同,窥见宋代江西临川王氏家族乃至宋代临川文学兴盛之一斑。
-
五礼规制: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三)
-
作者:许结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五礼规制 礼乐制度 中国古代 《礼》经 文学研究 周朝 《周礼》
-
描述:其核心,当称《礼》经中具备的五礼:吉
-
刘衡官箴思想研究
-
作者:张德军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官箴 司牧 棍蠹 理讼 帝制官僚政治
-
描述:棍蠹。禁制棍蠹,就是要谨防棍蠹侵染主官事权、鱼肉平民百姓;禁制棍蠹的关键在于理讼,因为理讼是官民交往的最重要的环节。在理讼方面,刘衡从批驳呈词、差唤人证、堂上审讼到判处决断、出具甘结,在整个理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