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府的“势利眼”
-
作者:吴钩 来源:传奇故事:百家讲坛中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官府 金山寺 刘墉 大学士 和尚 泡茶 轶事
-
描述:清人丁柔克在笔记《柳弧》中记述了一则轶事:刘文清公(即内阁大学士刘墉)有一天到金山寺游赏,当时身着便服,“布衣芒履”,寺僧有眼不识泰山,只冷淡地说:“坐。”又叫小和尚:“茶。”闲坐间,寺僧问刘墉是何等人,刘墉说:“官。”寺僧一听就客气起来:“请坐。”又叫小和尚:“泡茶。”坐了一会,
-
王安石如何“理财”
-
作者:王学泰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理财 文人士大夫 司马光 世说新语 免役法 服务业 商人 垄断 传统
-
描述:名满天下的高士。作为政治家和变法主持人,王安石却是另一副样子。他既没有生活中的“书呆子”气,也不像历史上另一位改革家王莽那样食古不化,认真地去实践《周礼》中的种种规定。王安石非常重视钱。甚至可以说,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就是“弄钱”,用比较雅的说法是“理财”。 在理财问题上,王安石与司马光曾发生过一场争论。熙宁元年(1068年),宰相曾公亮鉴于河北大灾,要求取消郊祀后对大臣的赏赐,这引起一些大臣的反对,双方在宋神宗面前争辩起来。王安石反对,认为这没有几个钱,斤斤计较,有失大体;司马光则表示赞成,他认为国库日益空虚,上下都应该节俭,取消很好。二人进一步申说自己的观点。王说,国用不足是因为没有好的理财人;司马说,所谓“理财”不过是巧立名目、从人民身上尽情搜刮,最后使百姓困穷已极,流为寇盗。
-
古时候的官司
-
作者:王小妮 来源:幸福(悦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抵押物 打官司 官府 法律援助 民间诉讼 记述 周礼 规矩 受理 原告
-
描述:有一天我没事儿乱翻书,看到古人诉讼的详细记述,中国人不仅会打官司,而且,规矩也足够繁杂。告状一方在"告"之前要先备下抵押物才被官府"听之",这"听",就是接案,就是被青天大老爷受理了。
-
我国从古至今的婚龄规定
-
作者:暂无 来源:工会博览(下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结婚年龄 法定婚龄 女子 法律规定 周礼 诸侯国 明确规定 早婚 男子 官府
-
描述:自《周礼》形成以来,历代对结婚年龄或有明确规定,或由习惯制约。《周礼》规定,凡男女自成名以后,皆书年、月、日、名,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春秋时,国君十五而生子;诸侯国
-
王安石改革走样的当前警示
-
作者:王春南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改革 青苗法 宋理宗 宰相 免役法 朝廷 官府 皇帝
-
描述:公元1069年启动的、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王安石改革,本应是利民、利国、利朝廷的好事。然而推行的结果,百姓因未得实惠而失望;朝臣非议新法的很多;就是支持改革的宋神宗也时露不满。这场改革,在哪些环节上出了问题或偏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