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7)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8)
按年份分组
2013(1)
2011(1)
2009(1)
2008(2)
2000(1)
1995(2)
1994(2)
1993(1)
1989(1)
1986(3)
按来源分组
审计月刊(1)
其它(1)
财会月刊(会计版)(1)
社会科学研究(1)
法律与生活(1)
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中国林业(1)
中国公务员杂志(1)
历史研究(1)
青海师专学报(1)
北宋对贪官的惩治
作者:王晓如  来源: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惩治  北宋初期  贪官  重文轻武  借鉴意义  严重危害  贪赃  官吏  王安石变法  腐败现象 
描述:在严立法、重打击、紧防范的措施上基本相同,但又表现出由于两个时期社会矛盾、经济发展不同而导致的各自特点,其结果也不尽一致。本文拟对这两个时期惩治贪官的情况作一论述。
宋代官吏的俸禄
作者:何忠礼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史》  墓志铭  士大夫  王安石  《曾巩集》  《文献通考》  俸禄  范仲淹  州县官  宋代官员 
描述:高俸禄的掩盖下,被人们所忽视。为此,本文拟就两宋官吏俸禄的实际状况作些分析,并由此考察俸禄不足对官吏生活和吏治所产生的影响。
教育与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
作者:黄维中  来源:中国公务员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官吏  学校教育制度  国子监  国子学  科举考试  官吏选拔制度  博士弟子  监生  王安石变法  中国古代 
描述:教育与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黄维中在中国古代官僚管理体制中,官吏的选拔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作为培养政府官吏的场所,很早就成为官吏选拔的途径之一。特别是教育与科举密切配合,相互协作,使学校教育
古代官吏植树佳话
作者:张在军  来源:中国林业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官吏  左宗棠  明清之际  王安石  大沙洲  连云港市  甘肃酒泉  植树造林  汉寿县  造林者 
描述:古代官吏植树佳话张在军我国古代的文官武将中,不乏喜好植树造林者,他们的佳话至今被传达室为美谈.西周名将沙俊其英勇善战,屡建军功,在他多年的戎马生涯中,他有一条规定:每打一次胜仗,全军将士要在占地上
西周官吏考核制度蠡测
作者:杨普罗  来源: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官吏考核制度  《周礼》  诸侯  大夫  乡遂制度  致事  司书  天官  尚书  周公 
描述:感到战国考课制的盛行缺乏某种深厚的历史渊源,而这确乎
明星律师和贪赃法官的“权钱公关”
作者:刘天明  来源:法律与生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广东省  法官  律师事务所  执行局  高级人民法院  律师界  黄松  人民币  最高人民法院  受贿罪 
描述:陈卓伦在"攻关"法官上有一套自己的规则和办法,且屡试不爽,只要他盯上某位法官,就会穷尽办法将其拉下水,甚至不惜结成利益共同体,为其所用。但无论其行为多么隐密,受贿的法官位有多高,都逃不脱法网。
宋代官吏经济违法问题考察
作者:张邦炜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商品经济  历史条件  官僚政治  宋太祖  北宋前期  宋代社会  宋会要辑稿  海外贸易  士大夫  王安石 
描述: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姚少监诗集》卷6)。此诗用文学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反映了唐代中叶以来商品经济的活跃。而宋代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大有“贾区夥于白社,力田鲜于驵侩”之势(夏
赵衙内犯事后的那些事儿
作者:吴钩  来源:财会月刊(会计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翰林学士  王安礼  台谏官  王安石  贪赃  枉法  酷刑  刑官 
描述:,狱有不平,愿移狱改推。”意思是说。他以前当台谏官时,得罪过资政殿学士、青州知州王安礼(前宰相王安石之弟),而锺浚昵,是王安礼的党羽,他这次乃是挟私报怨,我儿子的案子不能由他来审,请异地审理。哲宗批准了赵彦若的请求。
《周礼》官吏考核若干制度研究
作者:李威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官吏考核  太宰八法 
描述:官吏考核若干制度进行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探讨。 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对学术史的梳理,明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并对官吏的含义进行界定。第二部分阐述《周礼》官吏管理的总纲太宰八法的内涵,并以此为切入点,着重论述
中国古代对官吏经济政绩的审计考核(上)
作者:方宝璋  来源:审计月刊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计  上计制度  会计  《周礼》  吴越春秋  史籍记载  官府  法治  茅山  史记 
描述:法治官府,其“八曰官计,以弊邦治”。“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王废置。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