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2)
报纸(50)
学位论文(12)
会议论文(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9)
非遗保护 (4)
地方文献 (2)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36)
2013(10)
2011(13)
2007(7)
2005(2)
2000(3)
1993(3)
1989(1)
1987(1)
1986(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4)
史学月刊(2)
中国韵文学刊(1)
读书杂志(1)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上饶师专学报(1)
宝安日报(1)
天津日报(1)
千山晚报(1)
金华晚报(1)
王英租借浙江
作者:暂无 来源:千山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辽宁男篮主力后卫杨鸣转会浙江稠州银行?不,是另外一名年轻的后卫球员王英。昨日,辽宁男篮俱乐部负责人站出来辟谣,否认杨鸣转会一事,同时透露王英即将加盟浙江。 昨日,有消息称随着老将张庆鹏的回归
工家世考
作者:朱天曙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家世 
描述:清初周工是著名的艺术鉴藏家,但其研究相对薄弱,本文根据《周工全集》及相关资料,考订周工的家世。
工的鉴藏之路
作者:郭弈  来源:当代艺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典范。那天我也就是随便和老友争论一下,谁是南京最好的画家,结果我说了半天怎么也说不服这个老家伙,一气之下回家写了篇文章,写了八个人的名字,列为金陵八家。结果被大家广为认可,其实我自己也知道我在南京当官,这些文化圈里的人多少都是要给我面子的。在明末清初那个混乱的年代,文人是最弱势的,清人都觉得他们麻烦,总是要闹事的样子。所以,他们其实从心里都希望找个靠山。找清人肯定会被别人的吐沫淹死,所以像我这样好人缘的汉人官员,还是经历了两朝的汉人官员成了他们最好的庇护,因为我们同命相怜,我同情他们,也理解他们。金陵八家和我的亲近也和这个不无关系。在那个年代,能做画坛幕后推手的人不但要有钱,还要有权,当然更要有才情。而我算是综合体。再回头说说我的年代。我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南京。
工《尺牍新钞》考略
作者:江冰凌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尺牍新钞  藏弆集  结邻集 
描述:工编选《尺牍新钞》共四选,收明清之际风气大开之时诸多文人尺牍。前三选《尺牍新钞》《藏弆集》《结邻集》得以行世并广为流传,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试从《尺牍新钞》的版本、编选等方面加以探析,并进
200名“小黄鹤”相国博首展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链接│ 本报讯(记者汪文汉 实习生王江泓 通讯员肖潇 向繁)昨天,武汉国际博览中心首展现场,来自汉阳区各街道社区的200名志愿者,穿着红色服装,成为展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红色的身影。 据了解,这支志愿队是汉阳区洲头街发起的,从大专院校、街道、社区中共招募了600人,组建
直面贫穷敢于“剑” 革命圣地山乡巨变
作者:刘延海 钱河山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直面贫穷敢于“剑” 革命圣地山乡巨变
青春燃典雅:青春版《牡丹亭》在传统昆曲上的继承与创新
作者:黄丽珠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艺术  昆曲  昆曲  剧本  剧本  曲牌  曲牌  唱腔  唱腔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继承  继承  创新  创新  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 
描述:针对目前传统昆曲音乐低迷的现状,青春版的《牡丹亭》,可以说给处于困境中的昆曲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主要通过对青春版《牡丹亭》的音乐等诸方面因素分析,论述它在传统昆曲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继承和创新,最后对昆曲音乐的未来做了展望。
济南军区空军司令员郑群良、政委刘绍发来的贺信
作者:暂无 来源:山东大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尊敬的朱书记、徐校长: 请柬收悉,甚为感谢!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在这秋风送爽、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山东大学喜迎110周年校庆,我们代表济空党委机关,向朱书记、徐校长,并通过你们向山大全体教职员工致以热烈的祝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世纪山大,薪火相传。山东大学建校110
济空西郊土地整合协议签字仪式举行张建平刘绍焉荣竹张建国出
作者:暂无 来源:济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空军司令员张建平、政委刘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焉荣竹,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建国出席签字仪式,并相互移交“
直面贫穷敢于“剑”革命圣地山乡巨变———访环县县委书记王谦
作者:暂无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 刘延海 钱河山 一路扶贫一路歌。环县,作为革命老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多年来以特有的坚韧、勤劳与智慧,为家乡播撒着希望,分享着丰收。 面对自然条件艰苦,水、电、路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环县干群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大无畏精神,将困难和贫穷当成“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