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83)
图书(89)
报纸(59)
学位论文(29)
图片(3)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06)
地方文献 (30)
地方风物 (13)
宗教集要 (5)
才乡教育 (5)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98)
2013(34)
2012(35)
2009(28)
2008(27)
2007(33)
1996(15)
1984(11)
1980(4)
按来源分组
其它(90)
文献(15)
中华书局(6)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
新世纪图书馆(2)
文学教育(1)
图书情报论坛(1)
收藏.拍卖(1)
福建艺术(1)
山西古籍出版社(1)
王安石 名家选集卷
作者:  王安石 魏晓虹解评  来源:山西古籍出版社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1021  1021  1086  1086  文集  文集  古典诗歌  古典诗歌  作品集  作品集  中国  中国  北宋  北宋  古典散文  古典散文  作品集  作品集  中国  中国  北宋  北宋 
描述:王安石 名家选集卷
研究论稿
作者:姬沈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散文  元代  文学思想  学术思想 
描述:《虞研究论稿》一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论述虞生活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延祐、天历年间,一方面,仁宗、文宗等继世祖之后再行“汉法”,重振儒学,恢复了中断近八十年的科举取士制度,使社会上出现了前所未有
孟学研究
作者:周淑萍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孟子  孟学  王安石  张载  朱熹 
描述:考察两时期的孟学的演进过程,剖析两学人对孟子思想的诠释,研究两孟学对中国思想发展的影响,力求对中国思想学术的发展和研究以及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在两
20世纪以来虞研究综述
作者:姬沈育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研究  社会—阶级分析  文化—心理分析 
描述:技巧见长的虞,大多评价不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研究中社会—阶级分析方法渐渐淡出,而文化—心理分析方法逐步为学者所接受和重视。这一阶段的虞研究不再局限于品评其诗文成就的高低,而更加注重
道教文学作品探微
作者:姬沈育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教文学作品  《道园学古录》  《道园遗稿》 
描述: 有元一代,文人与道教关系至为密切。作为元中期思想文化界的领袖,虞在元代文士与道教双向互动的潮流中,是走在前列的代表人物。他创作有大量道教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或以艺术技巧见长,或以史料详实著称,颇具
汤显祖与《花间》及其词学思想
作者:罗莹  来源: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花间  词学 
描述:汤显祖在其去世的前一年用朱墨套印出版《玉茗堂评花间》,尽管现在难见其全貌,但从现存的 只言片语中,我们仍能看到汤显祖对《花间》的珍视以及主情、创新、尊词体的词学观点。
1074-1076年契丹(辽)间地界交涉的原因——以契丹
作者:毛利英介 陶玉坤  来源:蒙古学信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契丹史  代北  史料  契丹政权  王安石  辽史  宁化  墓志铭  别录  韩琦 
描述:交涉,即指1070年代的代北交涉)。通常把此次交涉称为"画界交涉",但本文则仍沿用史料中的用语称为"地界"。本文中所言代北地区,在下文中加以说明,因为此次交涉中争执地点与周边的界线是模糊的。
“虚构”中的事实-笔记小说中的“熙宁兴学”
作者:李屏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笔记小说  熙宁兴学  王安石  司马光  人品 
描述:度上是由王安石性格的弱點造成的。
体质凝重之文——《王魏公》述评
作者:杨安邦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礼  王魏公  学术价值 
描述:北宋大臣王安礼撰《王魏公》,文体多种,内容丰富,记述了宋代国家大事、政治生活以及社会生活情况,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性格特征,对于了解、研究临川文化及宋代历史文化均具有重要价值。
怀念--世间无完人--悼念刘绍唐先生逝世四周年
作者:胡子丹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怀念--世间无完人--悼念刘绍唐先生逝世四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