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65)
学位论文
(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1)
才乡教育
(6)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1
(2)
2006
(2)
2002
(4)
1998
(4)
1997
(4)
1996
(2)
1994
(6)
1987
(4)
1984
(1)
1982
(2)
按来源分组
中州学刊
(5)
日本学论坛
(1)
文艺评论
(1)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1)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1)
中国气功科学
(1)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人文杂志
(1)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读书杂志
(1)
相关搜索词
价值取向
王阳明
主体自我
“理”
儒释道
先秦儒家
中国古代
百姓日用
哲学体系
宋明理学
体用
唐代道教
周敦颐
中国古代诠释学
文学家
陆九渊
哲学研究
唯情
六经注我
以情抗“理”
发明人
儒学方法论
理学思潮
气学
本心
理学家
程朱道学
禅学
程颐思想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宋明理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论
宋明理学
的道德修养途径与方法
作者:
张家成
李班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修养论
宋明理学
王阳明
《朱子语类》
陆九渊
象山先生
主敬涵养
朱熹
道德修养方法
道德意识
描述:
论
宋明理学
的道德修养途径与方法张家成李班传统儒家学说以“明德”为本。儒家所谓的“为学”就是要学作“大人”、“圣人”,儒学的主要经典几乎都是围绕如何学作“圣人”立论的。因而,“为学”的本质内容即是
阳明学与朱子学关系新探
作者:
陈声柏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朱子学
阳明学
格物致知之旨
《传习录》
思想形成
“格物致知”
陆象山
宋明理学
龙场悟道
描述:
熹“格物致和”思想的比较,以企置其于王
思潮的观点:北宋理学再认识
作者:
徐洪兴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思潮
王安石变法
北宋
欧阳修
庆历之际
性命之理
思想学说
周敦颐
宋明理学
古文运动
描述:
出强调自己所师承的那条学术线路才真正上承“孔孟道统”,而在被称之为理学史开创之作的《伊洛渊源录》中首先提出的.此后,经由《宋史·道学传》等的推衍,再加上南宋以降历代统治者无不奉“程朱理学”为正统,朱表的这一说法便为学界所广泛接受。今天,这个传统观点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正,但朱惠的影响还在无意识地发生作用。朱亮所规定的这个理学发生的过程,实质上只是线条化、简单化了的宋代“道统”传宗史,如果它仅限定在“程朱理学”范围内的话,或许还行得通。但如果想把它用来解释北宋理学发生的整个过程及全部内涵的话,就变得十分片面甚至是错误的了.马克思批评黑格尔把哲学史仅仅看作“绝对观念”的运动时曾说:“黑格尔认为,世界上过去发生的一切和现在还在发生的一切,就是他自己的思维中发生的一切。因此,历史的哲学仅仅是哲学的历史.没有‘适应时间次序的历...
崇情与“天理”
作者:
施祖毓
来源: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童心说
“情”
《中庸》
宋明理学
“中庸”
《牡丹亭》
学术思想
“致中和”
老实疙瘩
描述:
崇情与“天理”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