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以身作则 服众安民
作者:迟双明  来源:刊授党校(领导月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范仲淹  朝廷  晏殊  海浪  泰州市  老百姓  任命  兴化  安民  典范作用 
描述:做人要讲操守,最聪明的做法是自己要能起到典范作用,别人才能服从你。要做到这一点,须有扎实的本领和足够的韧劲儿,才能聚沙成塔,才能做好自己的事。北宋时,青春年少的范仲淹为达成设立的目标,历尽挫折,依然坚持不懈地苦心学习,不仅成了周围人的榜样,也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王阳明的心学与美学合论
作者:安民  来源: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美学思想  心学  中国传统美学  陈白沙  心理学  心理美学  陆九渊  《传习录》  人格美 
描述:;接受孟子及禅学的影响;大兴于宋、明;以宋·陆象山、明·王阳明为其代表。王阳明‘心学’的特色是以心为宇宙的本体,以心为一身之主宰:“众理众德皆摄归于心;做人、立身、处事的工夫,当求诸心。”所以他说:“圣人之学,心学也。尧、舜、禹、之相授曰:‘人心惟危,道心唯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详见《尚书》)此心学之源也。”[《传习录》(上)]早于王阳明之前的明代陈白沙(1428—1500)说:“为学当求诸心,必得所谓‘虚明静一’为之主。徐(从容地)取古人紧要文字读之,庶能有所契合,不为影响依附,以陷于徇外自欺之弊。此‘心学’法门也。”(《白沙集》)陈白沙所说的:“为学当求诸心义,得应明静一为之主”,这是宋明心学的做圣之功,而达到人格美的高度修养。“当求诸心,虚明静一”这八字,是陈白沙与王阳明的心学要领,这里明显地有着禅学之烙...
王相与久的“精兵”相伴而过
作者:张红  来源:混凝土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土制品专业生产工艺、技术管理和研究工作,在混凝土管道设计、生产、安装和防腐蚀施工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龙泉股份中标的国家和地方重点供水工程管材制造项目中担任管材管型设计人并担任多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项目总工)。为此,他曾荣获“博山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陆九渊论教化方法与途径
作者:王静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教化  士人   
描述:陆九渊作为南宋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其德育思想非常丰富,但目前学术界对他的德育方法即道德教化的方法和途径却研究不足,文章将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尝试,以期丰富对他的研究。[著者文摘]
■提个醒儿 龟别让孩子乱伸手 □/王益
作者:暂无 来源:新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龟是一种水陆两栖动物,天生近视,对于距离较远静止的食物很难看得准确和清楚。另外,它的嗅觉在进化中不是很发达,灵敏度低,所以,只有食物在游动或飘动时,它才能发现对方的方位和大小,凭借长而有韧性的脖子伸向食物,用利齿咬住食物。 龟的脖子很长,大概有身体的二分之一那样长,而且粗壮有力量,因此,攻击力
陆九渊的教化途径与方法
作者:王静  来源: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教化  士人    教化 
描述:BA联盟对球员薪酬管理机制,借鉴其工资帽的作用,结合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薪酬管理的现状,为我国中超俱乐部球员薪酬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
作者:龚廷贤  来源:健身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廷贤 
描述:
鹅浅谈
作者:韩陆奇  来源:肉类研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家鹅  鹅蛋  鸿雁  中国鹅  鹅肥肝  公元前  食草  《尔雅》  《周礼》 
描述: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鹅历史.早在《尔雅》古书里就有鹅的记载.在河南殷墟遗址中,曾发掘出家鹅的玉石雕像.《周礼》上记载:“庖人掌六禽六畜,”就把雁列举在首位.据考证:中国鹅的祖先即是鸿雁(Auser
寿诗歌 耐人寻味
作者:万青  来源:健康生活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寿世保元》  龚廷贤  视神经萎缩  老年性痴呆  视神经炎  脏腑功能紊乱  心律失常  食物选择  脑出血 
描述:闲暇之际,翻阅清朝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书中有一首"寿诗歌"曰:"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食篇]前言
作者:暂无 来源:健康大视野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食疗功效  传统医学  药膳  药食同源  和分量  记载  周礼  五谷  调配  主张 
描述:时书中还涉及了其他一些有关食疗的内容。《周礼天官》中还记载了疾医主张用"五味、五谷、五药其病";疡医则主张"以酸骨,以辛筋,以咸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