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30)
报纸(107)
学位论文(24)
图书(18)
会议论文(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49)
地方文献 (23)
才乡教育 (11)
宗教集要 (4)
非遗保护 (2)
地方风物 (1)
文化溯源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58)
2013(28)
2011(45)
2010(36)
2007(30)
2005(19)
1999(17)
1997(15)
1991(14)
1987(5)
按来源分组
哲学研究(6)
美文(上半月)(2)
法音(1)
中国宗教(1)
教师(1)
淄博晚报(1)
老同志之友(1)
上海支部生活(1)
桂海春秋(1)
佛学研究(1)
浅谈陆九渊的成思想
作者:丁国友  来源:教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工夫论  本心   
描述:明理,使本心澄明,从而实现道德主体的自由之境,成就圣人事业。
巩义慈云禅寺五十三峰境图研究
作者:孙晓岗  来源:美与时代(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济宗  青龙山  形成发展  曹洞宗  发展史  重要价值  寺院  十七年  佛教发展  碑铭 
描述:慈云禅寺在巩义境内,原始建筑已毁,仅存古碑残碣五十余件,塔碑铭文四十余块,这些文物对于慈云禅寺形成发展的记录都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和揭示,为研究此寺院的发展史以及佛教在中原的传播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真可谓是有补史之缺失,详史载之记述,有着重要价值。
八届残运会开幕式有何亮点? 晚会总导演邢时苗为你揭秘
作者:管吴澄 胡峻玮  来源:青年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这个牛我吹定了,这次的点火仪式将会在中国各大运动会的开幕式历史上留下光辉的印迹。”昨天上午,八届残运会开幕式新闻发布会在黄龙体育中心举行,晚会总导演邢时苗在介绍开幕式筹备情况时自信满满,“这次的残运会点火仪式将和奥运会、亚运会相媲美。” 彩排都在后半夜进行 主火炬手要上北塔点火 众所周知,每
忧国忧民一布衣 口述/吴照整理/文建秋 尤立宪
作者:吴照圣 建秋 尤立宪  来源:黔西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卸任政协委员多年的吴照在家中接受记者采访。 1999年3月,吴照在州政协四届三次会议上发言。(资料照片) 前言 全州“两会”召开之际,下意识地就想起一个人,有些迫不及待地赶到他家
我和外孙《三字经》
作者:达洲  来源:老年世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字经》  《辞源》  《六经》  王应麟  秘书监  南宋 
描述:《三字经》,《辞源》释词为:“相传为南宋王应麟编”,王应麟,字伯厚,南宋鄞县人。他少年时通《六经》,淳祜元年中进士,历任过秘书监、吏部侍郎等诸多官职,博学多闻,长于考证,著述丰厚。
王应麟蒙研究
作者:吴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应麟    蒙书  思想 
描述:想分析。好在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正确认识王应麟的价值。2008年2月,由清华大学中国古代文献研究中心和鄞州区合作建立“王应麟学术研究基地”,并随之展开了一系列的文献整理工作,为王应麟蒙
陆九渊心学诠释思想研究
作者:彭启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心学诠释  儒学 
描述:心学诠释思想的先声。就其具体影响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孟子的“良心”说,是陆九渊“本心”说的思想源头,甚至作为陆核心概念的“本心”一词也直接取之于孟子。(2)孟子的“居仁由义”说
真德秀的文体思想
作者:任竞泽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真德秀  文章正宗纲目  文体思想  辨体  王应麟  吴讷  四分法 
描述:真德秀丰富而系统的文体思想,主要从《文章正宗》的编纂中体现出来。真德秀的文体思想可以从三方面来看:一是《文章正宗纲目》所体现出来的,二是王应麟《辞指南》和吴讷《文章辨体》中所引真德秀文体言论
陆九渊心学诠释思想辨析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诠释方法  陆九渊    心学  “六经注我”  “格物”  学术理路  相统一 
描述:陆九渊倡导的“六经注我”不属于文本诠释方法,而是一种为的路径。陆九渊对“读书”、“格物”、“穷理”、“道德本心”诸问题的分析,透显了他力图使“尊德性”与“道问”相统一的学术理路,
孙诒让论译(翻译理论史话)
作者:陈福康  来源: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诒让  翻译理论    章太炎  语言文字  开民智  变法  目录学  文献学  周礼 
描述:孙诒让(1848—1908)与俞樾、章太炎并称清末三学者,有"经学殿后"、"朴学大师"之誉称。他在经学、史学、子、甲骨学、金石学、校勘学、目录学、文献学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又是晚清最杰出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