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王安石诗文的审美意蕴
作者:王耀辉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风格  审美  意蕴 
描述:美。
学生应是教材的主体
作者:李大全  来源: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教材  电学  学生  主体 
描述:主要介绍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中电学部分编排的科学性,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更应是教材的主体。
实行文史课程整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吴梅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综合素质  文史  历史教学  课程整合  培养学生  王安石  司马光  语文教学  成语  文学作品 
描述:实行文史课程整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交友“六戒”
作者:许淦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  交友  学校  交朋友  友谊  帮助  品德不良  古代小说  辩证分析  王安石 
描述:学生交友“六戒”
语文教师应是学生索取知识和思想的河流
作者:顾家科  来源: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师  学生  民族素质  素质教育  河流  知识  民族命运  创新精神 
描述:文教师,过去我们大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种说法过去正确,现在也不错,我以为“语文教师应是一条流淌的河。一条容纳百川,奔腾不息的河。这就意味着.作为一名教师。一要
论王安石诗文的思维视角
作者:王耀辉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文  创新思维  审美 
描述:诵读王安石的作品,常常会产生一种认同感、新颖感、钦佩感和震撼感,这种感觉的产生,其力量源自何方?通过分析,发现这种力量源自王安石独立的人格魅力、浓厚的创新意识和敢于挑战权威、审视习俗、推陈出新的精神。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探讨王安石诗文的精髓,以揭示王安石诗文千古不衰的秘密。
《牡丹亭》与昆曲的审美特征
作者:朱伟明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审美特征  昆曲  审美精神  艺术特质  杜丽娘  审美风格  魏良辅  明代 
描述:《牡丹亭》是汤显祖最重要的剧作,同时也是昆曲中最受欢迎的剧目,从明代问世之初的风行到20世纪末世界各地的热演,其传播之广,影响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时至今日,人们已无法从自己的文化记忆中将《牡丹亭》与昆曲完全分离。离开了昆曲的《牡丹亭》,或是离开了《牡丹亭》的昆曲,都是人们所
宋代泉州府学、石笋变迁管窥
作者:林振礼  来源: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泉州  文庙府学  石笋  士人心态  审美  王安石  高惠连 
描述:思想情感、审美选择等文化心态。
黄鹤侦探营:波洛大讲堂:侦探应有的素质
作者:暂无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侦探  福尔摩斯  推理能力  观察方法  观察力 
描述:如果期望像名侦探福尔摩斯一样,有高超的推理能力,首先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科学的观察方法。[第一段]
梅·腊梅·腊前梅
作者:商世平  来源:老人世界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实生活  王安石  北方人  学生 
描述:漫天飘絮,遍地冰封的时节,自然会想起踏雪寻梅。梅,无人不知,但多熟视无睹。王安石说,古代北方人疑梅为杏:今人呢?一年春天.我指梅问学生:“这是什么花?”答:“桃花.”为什么好多人不识梅花呢?我怪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