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376)
期刊文章(4433)
会议论文(78)
图书(4)
学位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865)
才乡教育 (17)
地方风物 (7)
地方文献 (2)
非遗保护 (1)
文化溯源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5475)
2013(207)
2011(257)
2010(231)
2008(245)
2007(221)
2006(189)
2002(136)
1997(98)
1984(62)
按来源分组
上海教育(17)
教育(13)
职教论坛(8)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7)
中小学管理(6)
福建教育:中学版(3)
师道(3)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1)
文化时报(1)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1)
学校应是一棵常青藤
作者:杜素华  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常青藤,是一种十分美好的植物,象征着活力与希望,保持着醉人的绿色和生命的跃动。我常常想,学校就应该像常青藤一样充满活力和希望,孕育无限的生机,永远保持着童真般的绿色。教育的理想与智慧,就像那阳光和
学校应是“精神成人”的家园
作者:陈寿参  来源:上海教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神成人”  学校  家园  向往 
描述:被换了心情、心境乃至心灵,因为学校作为特殊的
学校应是令人敬畏的地方
作者:巴晓芳  来源:师道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校  学校  敬畏  敬畏  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和谐稳定  安全防范  安全防范  中央领导  中央领导  温家宝总理  温家宝总理  政治任务  政治任务  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 
描述:校园惨剧一再发生!惨案惊动中中央最高层。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切实加强校园安全防范,严防类似案件再次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周永康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维护学校、幼儿园安全作为一项
学校应是一座实验室
作者:杨宏淼  来源:中小学管理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实验室  学校  能力素质  指导者  指点迷津  关键因素  自觉性  教师  责任心  切机 
描述:学校应是一座实验室
学校应是诗意栖居地
作者:崔元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环境保护教育  小学生  环保教育  学校  生态环境  教育理念  洪湖市  快乐学习  办学宗旨  可持续发展教育 
描述:洪湖市第一小学的办学宗旨是"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怡情、以诗塑美"。让学生们在特色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栖居地,在四季如春的校园里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做人,是学校致力追求的目标
学校应是孩子成长的乐园
作者:黄宗华  来源:教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孩子成长  孩子成长  学校  学校  乐园  乐园  生命价值  生命价值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  人本理念  人本理念  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  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 
描述: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提高人的生命价值。教育要体现“人本理念”,就要关注个体、尊重生命,其最终落脚点是促进师生与学校的和谐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直面生命和提高
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
作者:李跃华  来源:文化时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行为  爱国情感  祖国  思想教育  学校  主旋律  思想基础  激发情感  社会主义教育 
描述: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
素质教育应是学校各部门的职责
作者:周炳根  来源:职教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素质教  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  学生干部  政治素质  培养教育  校园文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整体素质  社会劳动生产率 
描述:部的政治素质与管理水平;创办了团刊;组织了学生党章学习小组和中学生团校,分层次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教育。建立了学生值日制度,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
传承文化传统 学校应是主角
作者:梦洲  来源:福建教育:中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传统  “十一五”时期  传承  主角  学校  发展规划纲要  传统工艺  传统经典 
描述:《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近日发布,提出将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
学校应是学生体质健康的积极促进者
作者:汤林春  来源: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体质健康  学生  学校  促进者  教育活动  教育规律  负担过重  睡眠时间 
描述:育艺术等所谓的“副课”被随意挤占挪用、课余时间被剥夺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违背教育规律、逆学生心身发展规律的现象,谁能担保不会对学生体质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