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学术研究应是目的,还是该为手段?
作者:杨自俭  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术研究  独立  目的  手段 
描述:面来回答上述的问题并进而探讨中国当代学术发展的道路。
书院的学术研究与人材培养
作者:周铭生  来源:教育评论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教学  学术研究  古代书院  岳麓书院  读书治学  陆九渊  朱熹  藏书  历史作用  讲学 
描述:,进行考订校勘,以确定图书的真伪,正误和优劣。这些人逐步积累和掌握丰富的研究成果,皇帝请他们侍讲,以质史籍疑义,继而扩大为帮助宫廷宰臣学习。唐代的丽正书院和集贤书院即是如此。私人读书治学,待学有所
试论胡应麟的学术研究方法对《诗薮》著述的影响
作者:冯韵  来源:科技信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诗薮》  学术研究 
描述:特的地方,比如体例结构,研究方法等。
王谟学术研究
作者:王若希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谟  生平  辑佚  汉唐地理书钞 
描述:科举考试用书,最重要的是在此期间他辑佚《汉魏遗书钞》与《汉唐地理书钞》这两部重要著作。王谟最重要的贡献就在于他仅凭一人之力便辑佚大批已亡佚文献,而这些典籍的数量、质量及价值也令人感叹。他辑得《汉魏遗书钞》达500多种,刊印的有经部108种。王谟在程荣与何允中《汉魏丛书》的基础之上,搜罗资料之后增为86种,又广为94种。在进行辑佚古书的过程中,王谟认识到古地理书的重要性,于是他又辑成《汉唐地理书钞》前后两编8册,中有古地理书约500余种。他编辑的地方文献与应试资料也应该为人了解。《江西考古录》与《豫章十代文献略》弥补了《江西通志》的不足,保存了江西古代人文资料。《十三经策案》与《读书引》是他在自学与实际教学中的学习资料和经验总结,对学子准备科举考试有着直接的帮助作用。此二书内容集中,详略得当,便于诵读,得以广泛传播。因此也可以说王谟是位文献编辑家、教育家。本文对王谟在文献活动方面的贡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整理,对其生平、著作、辑佚活动和辑佚思想、文献编辑活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试图探讨其学术地位和局限。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生平及其著作;第二章,辑佚活动及其主要成就;第三章,文献编纂活动;第四章,学术评价。
王应麟学术研究
作者:暂无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Wang  Ying  lin  the  viewpoint  of  whether  to  accept  or  leave  office  SiMing  Confucian  classics 
描述:,使中华文化之内蕴,不随一时朝政而俱熸。 在学术渊源上,在四明学风的影响下,由于家学及师承的关系,王应麟于朱学、吕学、陆学皆有渊源,并都能予以吸收。南宋乾、淳以后,朱学、吕学、陆学三家虽然同时,却不甚合。朱学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则兼取其长,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王应麟则兼采三家之学,于朱熹,则取其考据,于吕祖谦,则取其综罗文献,在理学思想上,则兼取朱、陆,表现出不名一师、不专一说的特点。 在经学思想上,王应麟有明显复古的倾向。但他又汉宋兼采,于汉则取其核,表现出精于考证的特点,同时重视对逸经、旧注的辑佚,开清代考证及辑佚学之先导。于宋则取其纯,学求其是,没有门户之见。在诸经学上,于《易》,重视象数,辑《周易郑康成注》一卷,又兼采义理,认为王弼《易》也不可忽视,另有《古易考》一卷(今佚);于《书》,也有对伪孔传、《书序》的辨伪与考证,亦重视对《逸篇》、《古文尚书郑注》的搜讨;于《诗》,有《诗考》一卷,对散逸的三家诗进行辑佚,《诗地理考》六卷,依郑玄《诗谱》对《诗》之山川疆域,进行考证。在经史关系上,他采纳了浙东学者倡导的“六经皆史”说,打通了经与史的界限,表现出经史互证,以经论史的特点。 以往对王应麟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文献学、史学上,而于其在南宋理学背景下,在易代之际,所呈现出的学术、践履上的特色论及很少。本论文以浙东学术为切入点,从学术渊源及经学两方面探讨了他在特定背景下呈现出的学术特征,以及他在躬行践履上实践的对儒家思想的确认。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骨伤科学术内容探讨
作者:刘晓庄 杨卓寅  来源:江西中医药杂志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世医得效方》  骨伤科  学术研究 
描述:根据《世医得效方》有关内容,结合临床阐述了危亦林骨伤科整复、麻醉、手术、用药方面的学术内容和成就。
思想家学术研究方法探析以王安石思想研究为例
作者:孔凡青  来源: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思想  学术研究方法  中国传统学术  大叙事法  深挖掘法 
描述:和扭曲。对王安石思想的研究就存在着这些情况。没有一个科学的研究方法,就容易导致对思想家思想的片面解读甚至是曲解。本文选取了两篇对王安石思想定位较中肯的文章,从中总结出“大叙事法”和“深挖掘法”两种研究中国传统学术的方法,旨在提倡一种既立体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视角。这种视角需要对思想家的思想资料进行全面的把握。这既需要掌握直接资料,又需要下一番拾遗的工夫,对与该思想家有关的间接资料,以及那些失传了的,曾被禁绝的材料进行深挖掘。
千篇文章献盛世,首卷《新论》倡先河:纪念季平同志逝世10周年
作者:张六莲 何汝泉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季平  “臣光曰”  司马光  王安石  学术研究 
描述:具有明显特点和意义
前贤余韵里 再辟新境界——读邹自振《汤显祖综论》
作者:王琦珍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邹自振  《汤显祖综论》  学术研究  临川地域文化  研究方法  文学史研究 
描述:前贤余韵里 再辟新境界——读邹自振《汤显祖综论》
学术交叉与学术错位:论胡应麟的小说学术史成就
作者:董国炎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文言小说  学术研究  交叉学科  治学方法  文学标准 
描述:。这须要现代人改进研究习惯,既深入解剖研究对象,又与研究对象拉开距离,重新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