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0)
报纸(77)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9)
地方风物 (8)
地方文献 (8)
红色文化 (2)
才乡教育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43)
2012(17)
2011(18)
2010(15)
2009(13)
2008(9)
2007(7)
2002(3)
1999(3)
1986(2)
按来源分组
中国农垦(2)
老同志之友(2)
晚霞(1)
农家女百事通(1)
群文天地(贵州)(1)
光明中医(1)
文史杂志(1)
文学界(专辑版)(1)
新华航空(1)
语文知识(1)
孤独
作者:房国栋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孤独  李商隐  异客  王维  落叶  屈原  晏殊  贾谊  亡国  晚年 
描述:被放逐,在江边徘徊,感到举世混浊,唯我独清,这是一种深刻的孤独。贾谊在长沙,感秋风萧萧,落叶飘零,这是一种怀才不遇,难酬壮志的孤独
孤独越易懂
作者:许敏 卢北峰  来源:新华航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孤独  雌雄同体  柏拉图  寓言故事  红楼梦  牡丹亭  爱情  男人  版本  丢失 
描述: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在《飨宴》里讲过一个寓言故事:男人和女人原本是雌雄同体的,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被一分为二丢进茫茫人海,大家终其一生寻找自己丢失的另一半……
先锋的后裔,孤独的行者:评李浩和他的小说
作者:邵燕君  来源:文学界(专辑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  文学期刊  写作  碎玻璃  孤独  作品  后裔  纯文学  点评  作家 
描述:关注李浩是因为他的《碎玻璃》。那一年(2004年)我们北京大学当代最新作品点评论坛刚刚成立,开始对十几种主流文学期刊发表的小说进行全方位的追踪点评,发现文学期刊这个很多人已转身离去的领地果然满目荒芜。沮丧中,《碎玻璃》让人眼前
“文人”与“官人”的身份纠结:解读王安石的另类孤独
作者:高智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孤独  北宋  司马光  选拔人才  纠结  富国强兵  墓志铭  江苏  改革 
描述:君有才能而居下位,像这样离俗独行之士,命运多舛,仕进壅隔,“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而卒”。王荆公很是纠结:怎么到了这个职位就完了,是谁在主宰这些读书人的命运,“谁或使之?” 王安石不是伤许平的死,他是在“呜呼”所有个性文人的命运。在他看来,循规蹈矩唯唯诺诺的儒生,是不能成为“士”的。他写了篇《读孟尝君传》,力排众议,把孟尝君选拔人才的标准奚落了一番,认为他所招徕的“人才”无非是“鸡鸣狗盗之徒”。荆公认为,“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悔,困辱而不悔”(《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只按照自己意志行事,被人谩骂讥讽和欺辱却不悔恨,才是真正的“文人”。王安石提高了文人的标准,要踏入“士”这道门坎,说白了,行动上要“特立独行”,思想上要“卓荦不羁”,这就与传统礼教相去甚远。宋以文立国,以诗赋取士,数不清的温柔敦厚的儒生,亦步亦趋,鹦鹉学舌,铸成了这个庞大帝国金字塔的基座。
老人养生五戒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中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人  成功与失败  养生  寿世保元  清心寡欲  龚廷贤  太医院  筋力  礼节  明朝 
描述:如果身体疲惫了何必还要勉强支撑陪客呢,这是体衰之年当戒的;二是不能患得患失。"戒之在得,举念浑无去取,家之成败,开怀尽付儿孙;优游自如,清心寡欲,二也"老人戒之在得,要心胸开阔一些,家业的成功与失败
杨炳海与他的摄影作品“下水金盆”:平塘县布依老人杨炳海的摄
作者:黄萏仙  来源:群文天地(贵州)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摄影作品集  杨炳  老人  平塘县 
描述:去年冬,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平塘有幸认识“玉水金盆”的摄影作者、年近七旬的布依老人杨炳海。当他得知我也爱好摄影时,便将他的一本《玉水金盆》摄影作品集赐与我。我如获至宝,一边欣赏他的作品
95岁老人做了60年“买卖”
作者:阿鹏  来源:老同志之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买卖人  抚顺  陈景元  水果  老人  沈阳  新中国  合作商店  批发市场  公私合营 
描述:腰如弯弓,皓发似雪,面若核桃……今年95岁的刘合兰,喜滋滋地眯缝着一双眼睛,嘴唇一瘪一瘪地正在数叨着方才卖完二斤黄金桃的进价和卖价之间的差价钱。在其长子陈连启的引见下,刘合兰停下了她那独特的口算方式,笑盈盈地对记者说:咱新中国都过了六十年大庆了,今儿个就把我60年来做买卖的事跟你叨咕叨咕。
余热——记归国华侨老人杨炳生
作者:陈一平  来源:中国农垦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炳  余热  印尼归侨  农场  爱国华侨  老人  雅加达  办公大楼  管理员  归国华侨 
描述:在新光农场,人们赞扬退休的印尼归侨干部杨炳生是为农场事业献余热的“好老人”。杨炳生今年65岁。1960年4月他从遥远的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市,带领三百多名爱国华侨,回到祖国的怀抱。安置到新光农场后
泪洒黄昏向谁诉:乡村部分有子女老人的凄凉晚景侧记
作者:唐银生  来源:农家女百事通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松  生育功能  老人  桃花  子女  夫妇  义务  解放初  继父  不可能 
描述:时,他更是视如己出,爱护有加。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黄松广凭着自己的一身力气,供贾二生读了小学,又读初中,后又学了木工,接着是做新房,给他娶媳妇……这一切义务尽够了,贾二生就与父母分家另过。分家后的贾二生,由于不善持家,
老人之言,揭“变法”之弊:读苏轼《唐村老人言》
作者:徐康  来源:晚霞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变法  老人  青苗法  人言  贫富不均  宰相  王道  晚年  老庄 
描述:民的措施真的于官有益么?"问话中涉及的青苗钱,即宰相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创设的"青苗法"所收之利钱.按王氏"青苗法",当每年青黄不接之际,官府贷钱于民,一般是正月间放贷,夏天(六、七月)连本带息收回;五月间放贷,秋收后连本带息收回.利息以二分计,民间称为"青苗钱"(详见《宋史·食货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