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牡丹亭》里的女性习俗
-
作者:纪军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女性 女性 习俗 习俗
-
描述:<牡丹亭>通过对日常礼仪、生活、游艺及生产等多方面女性习俗的描写和刻画,真实地展现了明代女性的社会处境和生活境况.这种对女性习俗的关注源于汤显祖对民间文化的深刻体蕴和对时代风尚的敏锐把握.
-
读者包厢
-
作者:陆游 晏几道 杨亿力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游 帘幕 落花 晏几道 重心 雨燕 琵琶 歌舞 独立 读者
-
描述:读者包厢
-
明清戏曲与女性情爱教育
-
作者:谢拥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曲 女性 牡丹亭 明清时代
-
描述:本论文运用戏曲学、教育学、心理学、女性学、传播学、文化学等多种研究理论和方法,以汤显祖《牡丹亭》为考察中心,以明清戏曲与女性情爱教育之间的密切关联作为主要的关注点,全面、细致而深入地探讨明清戏曲女性
-
王安石家族女性文化初探
-
作者:张明华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家族 女性 文化
-
描述:然不同的两种文化风格。随着王安石的离去,王氏家族女性文化也接近尾声,其盛衰是中国传统家族女性文化的一个缩影。
-
恭祝读者诸君大富大贵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中国审计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者 《元日》 中国历史 王安石 宋神宗 改革家
-
描述:北宋神宗时的宰相王安石在一年元日写过一首七绝以抒发他进入新年时的心情,诗的题目就叫《元日》。全诗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改革家,
-
女性为什么不作揖
-
作者:陈效师 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 《周礼》 拱手 周代 鞠躬
-
描述:伸稍向上举,特揖是一个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
-
谈《牡丹亭》女性意识形象的多重意蕴
-
作者:王冠波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女性 意蕴
-
描述:女性意识的多重意蕴进行分析。
-
刘绍棠笔下女性形体美赏析
-
作者:韦人庆 来源:柳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 美 推陈出新
-
描述:描写女性形体美的作家作品,在中国文坛上是数不胜数的。而采用“借物烘人的移情法,,来描写女性形体美的作家作品则为罕见,要以当代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及其作品为著。本文从表现艺术的角度赏析刘绍棠“人比花娇
-
读者·作者·编者
-
作者:暂无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徐奋鹏 治统 西厢记 戏剧艺术 弁言 县图书馆 读者 传略 州府
-
描述:料”。然而,《弁言》不是汤显祖写的。它只是一篇假冒汤显祖之名的伪作。《弁言》署为“天启癸亥”(1623年)作,可是汤显祖早在万历丙辰(1616年)年便去世了。另提供有关资料两条:①临川县图书馆藏有雍正元年(1723)槐柳斋梓行的《古今治统》(六本二十卷)一部;②《抚州府志》和《临川县志》所载徐奋鹏传略,除了“汤显祖为之称誉”、“汤显祖为之延誉”二句外,便没有其他有关的文字。
-
美女读者与“丑男作家”
-
作者:李定国 来源:读者(原创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半农 读者 感召力 影像技术 女作家 汤显祖 出版物 文学作品 印刷 作者
-
描述:的感召力,读者既读其文,也"读"其人,有时还会把"看官"带入另一种境界。遥想当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