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308)
报纸
(10)
会议论文
(9)
学位论文
(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99)
地方文献
(25)
才乡教育
(6)
宗教集要
(3)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3
(9)
2012
(22)
2011
(17)
2010
(11)
2004
(10)
2002
(8)
1999
(16)
1995
(12)
1994
(8)
1982
(5)
按来源分组
其它
(17)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
中国道教
(2)
周易研究
(2)
北京娱乐信报
(1)
深圳特区报
(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国学研究辑刊
(1)
大江周刊(论坛)
(1)
相关搜索词
太极
朱熹
太极观
太极思想
阴阳
周濂溪
周敦颐
宇宙
易图
理论形态
程朱理学
王安石变法
孙策
字迹
商榷
城门
周礼
太极辩论
太极拳
太极图说
麻姑山
立身
张光前译本
周邦彦词
宝文堂书目
辨析
王安石
昭穆制度
祭祀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太极之辨】搜索到相关结果
16
条
“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
辨
──读《陆九渊集》札记之四
作者:
涂宗流
来源: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天
天
人
人
太极
太极
阴阳
阴阳
理
理
心
心
描述:
主宰”,以张扬人的主体意识。
试论雷思齐的道教易思想
作者:
章伟文
来源:
中国道教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经》
大衍之数
《周易》
天地之数
道教
通变
太极
易图
《易传》
“五”
描述:
雷思齐,字齐贤,江西临川人。宋亡后,去儒服,称黄冠,独居空山之中,致力于道教理论研究,人称“空山先生”。曾著《老子本义》、《庄子旨义》、《和陶诗》及《易图通变》、《易筮通变》等书,为当时学界所敬仰。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曾礼请雷思齐为龙虎山玄学讲师,著名...
白鹤亮翅——王英琦的
太极
、气功缘
作者:
陈可大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琦
太极拳
气功
采访
辩证法
矛盾论
规律
生命系统
修炼
潜能
描述:
证法再来。”我从《女友》等报刊早已得知,王英琦近年基本谢绝采访,正在“面壁修炼”。问及此事,她说不准确。她说我不是想当隐士,目的也并非为了一己
明清
辨
伪学的发展
作者:
牟玉亭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辨
伪学
《考信录》
《左传》
胡应麟
古文尚书
《古今伪书考》
考
辨
《周礼》
明清
《史记》
描述:
、政治、科学等各个方面,鱼目混珠,真伪难辨。要科学地利用古籍,首先就要辨别古籍的真伪。古今学者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一重要性。因此,在文献学史上,随着伪书的产生,就开始了
辨
伪的历史。从先秦时期学者不自觉
宦官忠良者
辨
作者:
白晓娟
来源: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汉文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武帝
春秋战国时代
《宋书·百官志》
太监
《周礼》
《明史》
东郭先生
生殖能力
重耳
北魏
描述:
宦官忠良者
辨
写作典故三
辨
作者:
周探科
来源:
写作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典故
写作原理
写作教学
王安石
学习者
辨析
经史典籍
教学资料
辨
真伪
苏东坡
描述:
险。对这些五花八门的写作典故进行辨析,首先要
辨
真伪。我们通常并不把典故当史料来看待与要
明清
辨
伪学的成立及古书
辨
伪之成就
作者:
杨绪敏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文尚书》
辨
伪学
《左传》
《尚书》
考
辨
《史记》
胡应麟
《尚书古文疏证》
《周礼》
阎若璩
描述:
明清时期是
辨
伪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本文从明清时期
辨
伪学的成立、伪《古文尚书》的定案及各
辨
伪学家成就之综述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时期
辨
伪学的成就及影响。作者指出,这一时期的
辨
伪学家们在认真总结前人
辨
“录籍”释义
辨
误
作者:
连登岗
来源:
古汉语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释义
《汉语大词典》
《太平经合校》
《搜神记》
《文心雕龙》
《太平经》
官俸
基本情况
《周礼》
人的命运
描述:
“录籍”释义
辨
误
《九刑》、“司寇”考
辨
作者:
李力
来源:
法学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寇
《左传》
《周礼》
沈家本
《中国法制史》
西周金文
《逸周书》
李学勤
《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描述:
两周时期中国开始有文献史料传下来,相对于夏商而言,资料比较丰富。但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其原本大多已失传,经汉代以后学者的搜集、整理、传释,才流传下来。因此,它们不免带有汉代以后思想的特点,给后人运用这些史料带来较大的困难。近代以来出土的铜器铭文中...
王安石与曾巩交疏
辨
作者:
刘成国
来源:
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见
学术取向
性格因素
师道
描述:
根据王、曾生平的交游往来,确定二人关系的疏远,当在熙宁初年。然后由王、曾二人的诗文入手,结合当时时事,分析二人晚年相揆的原因,在于政见上的一系列分歧;最后则进一步发掘学术思想的歧异对于二人交游的影响,以及在二人交疏的过程中,王安石的性格因素之作用。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