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且字”考:命字文化变迁视野下的观察
作者:姚永輝  来源:新国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段玉裁  正字  王安石  形式  孟子  字形  视野  何休  先秦 
描述:中国古代的稍谓纷繁,它们有时既是社会个体成员的符号表徵,也是社会不同群体、个人之间关系的反映,更是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具体载体。"稍名"或"稍字",是稍谓系统中基本的两种形式,两者各有其不同的结构
鸽与禅林:漫谈禅鸽文化
作者:钱邦伦  来源:中华信鸽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佛教禅宗  文化  佛教寺院  金山寺  宝光寺  工程 
描述:为僧院,精舍招提
习俗·文化·责任
作者:小雨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联  王安石  文化  习俗  图书馆  父亲  责任  桃符  生活期  大门 
描述:学联,学联之初,因为写作对联探源论文,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翻开一本本厚厚的典籍,仿佛是敲开一扇扇尘封的大门,小小的春联不仅承载了老百姓美好的生活期望,更传承着一种悠久的文化
文化墙诗句出错引起读者批评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读者批评  诗句  《新民晚报》  镇江市  行政中心  市政府  王安石 
描述:“ruyu”的网友说,星期天他带小孩到镇江市行政中心旁
传播学视野下的《牡丹亭》
作者:陈宁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  传播  文本传播  文本传播  舞台传播  舞台传播  评点传播  评点传播  闺阁传播  闺阁传播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描述:,迤逦而来,满足士大夫阶层和平民阶层的不同的精神需求,成为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消费方式。 第三章是“《牡丹亭》的文人评点传播”的研究。对《牡丹亭》进行评点的文人主要有汤显祖的好友及文人戏曲家。他们的评点
先生
作者:王洪波  来源:普洱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中国传统文化  牡丹亭  昆曲  小说  中华文明  大陆  气场  复兴  现代 
描述:最早接触白先勇是读他的小说,那时大陆刚刚开放,一批台湾作家的作品涌进来,其中最让人瞩目的就是先生的作品:《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游园惊梦》、《永远的尹雪艳》等,这些小说让我一拿起就再也放不下,其中仿佛有一种东西紧紧抓住了我,魂跟了进去……一开始,窃以为这种文字是一帮国民党遗
“临川文化讲坛”昨开讲本月起至12月每月举办一次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韩小俊实习生邓展平 晚报首席记者游中堂 晚报讯3月24日上午,东华理工大学文法艺术学院副院长黄建荣教授开坛演讲了《临川才子》,从而拉开了今年“临川文化讲坛”的序幕。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市直
《牡丹亭》爱情描写词语研究
作者:孙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描写词语  分类  文化 
描述:《牡丹亭》爱情描写词语研究
《牡丹亭》称谓语的英译语料库辅助研究
作者:禹琳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称谓语  翻译  文化 
描述:本。本文作者借助平行语料库,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两个文本进行详细的对比与分析。该研究表明,由于英汉社会制度和文化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称谓的不同。英汉称谓系统有共性也有差别,但在其翻译过程中,汪
《孔子诗论》对周礼文化思想的发展与反省
作者:王莫楠  来源:华章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论  文化  礼仪 
描述:的精神,又对周代某些制度和礼仪形式发展到后期只剩下躯壳却无实质的礼仪制度做出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