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研赤子夕阳红——记原大埔县政协主席、县陶研会会长张达文
-
作者:陈访交 来源:爱满天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行知研究 大埔 生活教育理论 职业学校 陶行知教育思想 探索与实践 职教思想 创造教育 心得体会 田家炳
-
描述:陶研赤子夕阳红——记原大埔县政协主席、县陶研会会长张达文
-
试述刘氏父子对《本草纲目》的校注
-
作者:曾凤 来源: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草纲目》 刘氏父子 校注 医药学家 药学成就 刘山永 刘衡如 李时珍
-
描述:大丰富了祖国医药学的知识宝库,被伟大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作“古代中国的知识宝库”。正因为《本草纲目》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自问世400年以来国内已再版30余次,出版80余种版本,其中《本草纲目》的初刻本——金陵本,最具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为后世各种版本的原始刻本。据李时珍之子李建元疏中所言“甫及刻成,忽值数尽”之语推测,可能刻成于1593年(李时珍逝世之年)前后,由胡承龙出资刊于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书首有明代著名学者王世贞序。据说现存于世者仅七部,日本保藏三部,美国、德国各藏一部,国内中国中医研究院、上海图书馆各藏一部。1993年9月,上海科技出版社以上海图书馆收藏的金陵本为底本,影印出版了金陵版《本草纲目》,特精线装本,共10册,分装2书函。在《本草纲目》的众多刻本之中,最能接近金陵本原貌,差错亦少,当数江西本为...
-
从“能吏”到“进士”——临川王氏一段家族史隐匿之因的社会学
-
作者:杨天保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家族史 选举社会 进士 能吏 社会观念 儒学复兴
-
描述:。受其影响,临川王氏家族在朝向“进士之家”迈进时,“能吏”王观之就在新兴精英士人的话语体系中淡出、消失。追寻此段隐匿的家族史,对于深析王安石的个人学术史、归纳北宋中前期地方士人家族的变动模式
-
“拗相公”的后裔——王开林印象
-
作者:李元洛 来源:辽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开林 后裔 王安石诗 散文史 文坛 文学 中文系 著作 前不久 北京大学
-
描述:“拗相公”的后裔——王开林印象
-
劉芳菲 李浩林主持經驗豐富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李浩林現為無線電視台藝員,曾主持過娛樂大搜查、東張西望、2003馬來西亞國際華裔小姐競選決賽 、萬千星輝賀台慶、雪碧中國原創音樂流行榜2005總選頒獎禮、2004年度國慶文藝晚會、中國人的驕傲
-
涂瑞和林兰分别在丽举行学术报告会
-
作者:盛力李建波 来源:丽水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糖尿病治疗 林兰 中西医结合 国际合作 遗传资源 动植物资源 教授 临床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清洁发展机制
-
描述:《丽水日报》2006年04月03日报道 (见习记者 盛力 李建波)昨日,国家环保总局国际合作司综合外管处处长涂瑞和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糖尿病专病医疗中心主任林兰教授,分别在丽作了题为“环保国际合作
-
天可怜见——林斤澜和“右派”擦肩而过
-
作者:程绍国 来源:当代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友梅 右派 刘绍棠 汪曾棋 从维熙 毛泽东 沈从文 反右 中国知识分子 共产党
-
描述: "右派",书面统计55万人。这是二十世纪中叶中国独有的、残酷的称呼。"地富反坏右",那是人民的敌人。除去死灭者外,受害者,占中国知识分子11%的"右派",过着二十多年的灰色人生。一腔豪情,沦为另类;精英人杰,视为人蛆;金色年华,夹着尾巴。不能有议论,不能有思想,甚而至于不能有表情。
-
林改激活力石山变成宝/相山绿化五期工程顺利完工/繁昌县林业
-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林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林改激活力石山变成宝/相山绿化五期工程顺利完工/繁昌县林业
-
曹眾 李浩林 董卿 口齒伶俐讓你喝彩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曹眾11歲參軍,1982年南下廣州軍區,1992年來港開始表演創作生涯,曾拍攝過《有情人終成眷屬》、《妙手仁心》、《大澳的天空》等二十多部影視劇,2000年在音樂劇《心願縈我心》中演活了一代歌后鄧麗君。曹眾曾主持時事資訊專欄《30分鐘大追擊》、民俗風情旅遊專輯《大江南望》、《大江北望》等。
李
-
潮兮鱼兮——林斤澜和端木蕻良、骆宾基、萧军、杨沫、浩然、刘
-
作者:程绍国 来源:当代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骆宾基 刘绍棠 萧红 萧军 杨沫 东北作家群 端木蕻良 呼兰河传 文学创作 文革
-
描述: 端木蕻良、骆宾基、萧军、杨沫、浩然、刘绍棠都是林斤澜或前或后的同事。没有深交,倒很熟悉。林斤澜对端木蕻良、骆宾基、萧军,认识较早。林斤澜在《生命的夜里的河流》中写道: 我在北京选择了写作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