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王安石墓葬考辨
作者:郑晓江 吴定安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墓葬  考辨  甘坑谱  月塘 
描述:洪武前期由王氏子孙王伯安承命迁徙,移葬江西金溪月塘王氏祖坟山,弘治十三年(1500年)因王徐二姓山林纠纷,墓冢尽毁。文章还就某些观点和史实对王安石研究中已有的看法提出了商榷。
王昭君怀抱的琵琶应是什么形制的?
作者:陈嘉瑞  来源:天津教育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琵琶  王昭君  形制  中小学教材  音箱  民族乐器  弦乐器  上海市  昭君出塞  史书记载 
描述:作为乐器的名称,最早见于后汉刘熙所著
北宋宋构夫妇墓葬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作者:刘雨茂 荣远大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墓志铭  路转运使  变法派  王安石变法  墓葬  北宋后期  《宋史》  史料价值  历史人物  绍圣 
描述:北宋宋构夫妇墓葬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探寻王安石墓葬之谜
作者:暂无 来源:江南都市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探寻王安石墓葬之谜
试探《考工记》中“耒”的形制
作者:李崇州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关于《考工记》  耒耜  青铜  《吕氏春秋》  金属铲  先秦古籍  科技史  郑玄注  《周礼正义》  铲板 
描述:试探《考工记》中“耒”的形制青岛十中李崇州《考工记》()一书,为我国春秋时期齐国役使“百工”从事各项手工业生产操作的匠作法式。它真实地体现了当时的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在工艺方面的发展高度
试论明代晚期董裕墓葬建筑文化与艺术价值
作者:刘芹 陈小浪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空间  形式  方位  礼制  建筑艺术 
描述:董裕墓为我国明朝晚期的官臣墓葬建筑,其墓葬建筑形式体现了我国古典建筑文化和谐统一的营造思想,石像生和雕刻等艺术在墓葬建筑中也体现无遗。董裕墓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为研究明代晚期官宦建筑提供
临川才子陈际太的墓葬在故乡发现
作者:徐建昌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  墓葬  壶山  合葬墓  行人司  监察御史  碑文  公墓  艾南英  简捷解 
描述:
由文献及考古资料析周礼兴衰
作者:白国柱  来源:山东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古资料  周礼  列鼎制  礼制  兴衰  青铜礼器  墓葬  春秋时代  诸侯  文献 
描述:为何春秋时“礼”观念又重新得到重视?弄清这段时期“礼信”行为之变迁不但能更加了解西周末及春秋战国的历史和政治演变,
论良渚文化玉璧的功能
作者:夏寒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玉璧  良渚玉器  《周礼》  考古研究所  玉琮  墓葬  文物考古工作  香港中文大学  王明达 
描述:论良渚文化玉璧的功能
“坟树”说源
作者:黄景春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松柏  白杨  墓葬  礼记  孔子  死者  原始时代  灵魂  标志  周礼 
描述:我国的坟树是松柏、白杨等,它们在远古的原始时代是墓葬的唯一标志。墓葬起源于对灵魂的信仰。人死之后,魂魄分离,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礼记·郊特性》)人死后灵魂在天上活动,生人对死者就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