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2)
报纸(50)
学位论文(11)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9)
地方风物 (13)
地方文献 (6)
非遗保护 (4)
文化溯源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40)
2013(10)
2012(10)
2011(12)
2010(13)
2008(11)
2004(6)
1993(2)
1990(2)
1984(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6)
词刊(2)
今日海南(1)
商业研究(1)
中国出版(1)
中华民居(中旬版)(1)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文史参考(1)
幸福(悦读)(1)
晋中学院学报(1)
汤显祖《临川四梦》曲牌、用韵、方言新探
作者:李雪萍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传奇  汤显祖传奇  声腔  声腔  曲律  曲律  方言  方言 
描述:通过文本实证方法,对《临川四梦》进行曲牌、用韵、方言等方面的实例考证,把汤显祖的传奇创作同时还原到晚明传奇创作的历史大环境和汤显祖归家后的赣东民间演剧小环境中,改变曲界只从理论上抽象讨论汤显祖传奇
从韵脚字校勘龚廷贤《药性歌括四百味》数则
作者:程序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药性歌括四百味  音韵  方言 
描述:明代江西名医龚廷贤所著《药性歌括四百味》,以韵文形式流传至今。因其押韵范围极宽,所以其中不押韵的歌诀,必有传抄错误。作者从韵脚出发,对其中若干条不押韵的歌诀进行了考证,并对现有文字做了一些校勘,以期合乎原文文字的本来面目。
学校应是令人敬畏的地方
作者:巴晓芳  来源:师道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校  学校  敬畏  敬畏  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和谐稳定  安全防范  安全防范  中央领导  中央领导  温家宝总理  温家宝总理  政治任务  政治任务  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 
描述:校园惨剧一再发生!惨案惊动中中央最高层。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要求切实加强校园安全防范,严防类似案件再次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周永康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维护学校、幼儿园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教育部连续下发紧急通知。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意见,落实校园安全措施。……
胡澄诗四首
作者:胡澄  来源:诗探索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歉  作品  衣服  痛苦  所有  地方  爱情  构成  动物世界  开花 
描述:胡澄诗四首
渐行渐远的临川方言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用临川方言唱戏,市民听起来是那么亲切。 □文/图晚报首席记者况国祥晚报记者朱来勇 随着抚州城市框架逐渐拉大,市区聚集的人也越来越多,不同圈子的人在同一场合说着同样的“话”———普通话
邯郸方言的舒入两读
作者:王锡丽  来源:邯郸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方言  舒入两读  舒化方式 
描述:整理分析了邯郸方言老派的舒入两读,概括介绍了其中的入声音在新派的演变,归纳出邯郸方言入声舒化的两种方式,指出最主要的一种是按外方言的调类和韵母舒化。
晋城方言百年来入声韵的演变
作者:原慧艳  来源: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晋城方言  入声韵  舒化  舒入两读 
描述:文章采用历史比较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晋城方言百年来入声韵的演变作了分析,可以看出晋城方言入声韵顺应着入声舒化这一汉语语音历史演变的总趋势。经过百年的演变,有一些入声字读为舒声或舒入两读。但是最终的舒化
王益区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作者:暂无 来源:陕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喜顺 通讯员 杜辉)日前,从铜川市王益区传来喜讯:截至12月17日,王益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040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提前超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 王益区地处铜川老市区,“区划
王益区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作者:暂无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通讯员杜辉报道:日前,从铜川市王益区传来喜讯:2010年,王益区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提前超额完成市上下达的9500万元的收入任务。 王益区地处铜川老市区,“区划规模小、经济总量低
明清民歌时调在戏曲中的传播艺术:以江西地方戏曲"广昌孟戏"
作者:陈利利 章军华  来源: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歌时调  民歌时调  戏曲  戏曲  传播  传播  孟戏  孟戏 
描述:中国古代戏曲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民歌时调的影响.戏曲在故事题材的借用、演唱体制的引入、艺术表现手法的模仿、叙事技巧的借鉴等方面,都能看到民歌时调的影子,即使戏曲发展到明清传奇阶段,其演唱机制中,仍有许多深刻的民歌时调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