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反战前列的主和派司马光
-
作者:吴光耀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民族压迫 党项族 主和派 我国古代 北宋 西北少数民族 宋夏战争 王安石 主战派
-
描述:与北宋并存。宋太宗蔑视党项人为“禽兽”,长期以来对以党项族为主的西夏顽固地实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党项等西北少数民族,备受宋朝边帅廷臣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以致民族矛盾日趋激化,宋夏战争时有发
-
高适《燕歌行》中“李将军”应是李牧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高适《燕歌行》中“李将军”应是李牧
-
王安石变法中的先后缓急
-
作者:王岸茂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实表现出具有治理国家的远见卓识和杰出才能。
-
论王安石变法中的几个问题
-
作者:任树民 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熙宁 免役法 罢相 几个问题 小地主 司马光 “三冗” 轻徭薄赋
-
描述:终宋神宗之世,北宋王朝所推行的新法,其主持者果真是王安石吗?王安石是否执行了一条发展生产的理财方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否真的仅出于以司马光首的大官僚集团的反对?本文不揣浅陋,提出质疑,略述管见,以期指教。
-
《易经》中的民歌辨正
-
作者:唐志凯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易经》 民歌 先张 尔雅 “子” 假面 《说文》 《周礼 尚德 周易注
-
描述:看清它的本来面目,首先有一个去伪存真的辨正过程。 《易·中孚》有这样一首诗:“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否与尔靡之。”《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如鹤之鸣于幽远
-
王安石变法中的先后缓急
-
作者:王岸茂 来源:河北史学会通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王安石变法中的先后缓急
-
古代辨伪学概述(中)
-
作者:孙钦善 来源:文献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辨伪学 古文尚书 汉书·艺文志 柳宗元 胡应麟 著录 孔子家语 文献学 具体情况 真伪问题
-
描述:。入唐,亦不重辨伪。唐初所修《隋书·经籍志》,在著录群书时,多注存亡,而绝少辨真伪。当时对伪《古文尚书》亦深信不疑。至孔颖达等人作《尚书正义》,固然对《尚书》诸本的真伪问题难以迴避,在疏中不得不
-
对《红楼梦》中“再不是”注释的质疑
-
作者:王志尧 来源:南都学坛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杨木 贾府 注释 木头 酒杯 黄松 鸳鸯 启功 贾母
-
描述:、一定是黄松做的。”
-
小议古汉语中的“动宾介宾”结构
-
作者:赵国林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古汉语 答司马谏议书 介宾结构 文言文 动宾 小议 左传 王安石 姜氏
-
描述:文言文中,有一种已经被现代汉语淘汰的结构——动宾介宾结构。例如(一)以授之于有司。(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二)遂置姜氏于城颖。(《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
汤显祖《庙记》中的演剧理论初探
-
作者:陈东有 来源:江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理论 演剧艺术 戏曲家 演员 南柯记 古典戏曲 艺术境界 艺术再创作 戏曲创作
-
描述:具特色的戏曲理论文章。全文虽只九百余字,却深刻地阐发了演剧艺术理论中的重要问题,反映了与汤翁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