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7)
期刊文章(101)
图书(3)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87)
地方文献 (27)
宗教集要 (10)
非遗保护 (6)
红色文化 (1)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171)
2013(11)
2011(12)
2010(20)
2009(12)
2006(3)
2000(3)
1999(4)
1997(7)
1984(1)
按来源分组
中山日报(8)
陕西日报(5)
北京规划建设(1)
书画艺术(1)
铜川日报(1)
历史教学(1)
淮北日报(1)
琴童(1)
中华文学选刊(1)
红楼景物语言颦儿
作者:邹光椿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雪芹  《牡丹亭》  语言  《红楼梦》  林黛玉  景物  出乎其外  景语  艺术形象  手法 
描述:之情。明代胡应麟则结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4)曹雪芹对于传统手法成竹在胸,《红楼梦》中多层次、多侧面地以景寓情来雕塑作者笔下的第一宠儿──林黛玉,让颦儿与景物语言如影随形似地浮现在读者面前。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营构竹景语言,隐示人物性格命运 林黛玉是个悲剧人物,寄寓着作者美学理想。在曹雪芹看来,黛玉的美,最集中体现在敢于与世抗衡,具有竹子宁折不曲的特性。于是作者巧妙地营构竹景语言,隐示寄人篱下少女的孤独与忧伤。书中五次描写潇湘馆外的竹景,在不同人物眼光中,竹子形态摇曳多姿,却喻情各异。17回,贾政们首进潇湘馆,见到是“千百竿翠竹这映”,⑤这幽静“好个所在”,后来便是它的女主人林黛玉孤独忧伤的香闺。26回,怡红公子多么欣赏潇湘馆竹子“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在他看来森森茂盛的凤尾竹,在和风吹动下发出似细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