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516)
期刊文章(4530)
会议论文(79)
图书(12)
学位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091)
地方文献 (19)
地方风物 (16)
才乡教育 (5)
红色文化 (4)
非遗保护 (2)
文化溯源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5521)
2013(218)
2009(243)
2008(255)
2006(191)
2002(136)
2000(132)
1998(102)
1987(112)
1956(1)
按来源分组
宁波日报(41)
珠江晚报(19)
长江日报(17)
文物(6)
记者摇篮(5)
党的生活(青海)(3)
父母必读(3)
文史哲(2)
理论导报(1)
科学技术哲学(1)
再谈疑案“莫须有”:“莫须有”应是“恐怕有”
作者:张贵民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莫须有  应是  恐怕有 
描述:景,充分考虑语义流变,动态分析前因后果,认为“莫须有”一词的初始含义应是“恐怕有”,同时对“岳飞之死”整个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守法应是政府“第一形象”
作者:林治波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依法行政  守法  政府  执法行为  行政执法  形象  程序意识  解决问题  人民群众  法治意识 
描述:政府带头守法,重要的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这是依法行政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人民群众最能直观感受到的政府第一形象。法律是讲程序的,钉是钉,铆是铆,不能乱来。因此干部要牢固树立执法的程序意识,最大限度地压缩
刘伟平:守法应是政府“第一形象”
作者:暂无 来源:党政干部参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治政府  守法  刘伟  形象  领导干部  法治思维  行政领导  解决问题 
描述:而然地想到如何运用法治的思维去分析、运用法治的办法去解决。即便有些问题法规制度无具体规定,也能够按法治的精神和原则来处理。
第一应是赶紧跑:专访《工人大院》杨玉环扮演者车永莉
作者:李思思  来源:小资CHIC!ELEGANCE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了另一个女孩,并且两人快要结婚了,然而我从国外回来找他,逼迫他和我重新订婚,这当中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挺悬疑的。
优秀的人才体制应是“大浪淘沙”: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作者:温才妃  来源:国际人才交流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才体制  半导体  浪淘沙  大功率激光器  两个极端  中国科学院  转化工作  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天才 
描述:片、大功率激光器及光电子芯片产业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博士毕业后他
打造高精尖技术 全面实现盾构机制造国产化:访中铁十六局集团
作者:郑兰英  来源:轨道交通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中铁十六局集团  盾构机  总工程师  制造  国产化  衬砌结构设计  环境适应性 
描述:盾构法以其对环境影响小、受环境干扰小、对地质和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十年,随着土木、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自动控制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盾构技术从盾构机的设计、制造、运行
中国第一烂尾楼调查
作者:暂无 来源:扬州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十年前,钟华为了至少价值10亿元的查封资产,来到潮汕人黄光裕组织的酒局。席间,此后晋升最高法院副院长的黄松有,让钟第二天去找自己下属帮忙办妥此事。几年以后,一位名为李薇的女人又对钟华说,能通过中石化集团总经理,从这家央企输出100亿现金买下这笔资产,条件是钟配合洗出其中三分之一。2002年
惟卿第一能知我
作者:梁阁亭  来源:幸福(婚姻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蔡元培  司马光  不合时宜  王安石  朝云  反对  变法  旧党  墨水 
描述:那便便大腹之中何所有?一个女人说是"一肚子墨水";一个女人说:"你是一肚子漂亮诗文。"苏东坡都摇头说"不是"。最后,聪明的侍妾朝云说:"你是一肚子不合时宜。"东坡大呼曰:"对!"遂大笑不止,为这个读懂了自己内心的侍妾。"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在惠州城西丰湖边一座小山丘上,有一座六如亭,亭中柱上镌刻的就是苏东坡写的这样一副对联。
编剧的第一身份是作家
作者:罗怀臻  来源:剧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剧作家  中国作家  中国文学史  关汉卿  汤显祖  文学创作  作品  文学意识  剧本创作  电视剧 
描述:南京大学有位23岁的大三女生写了一部话剧叫《蒋公的面子》,这个作品我推荐到上海演出,连演了五场,场场满座。据说,该剧至今已经公演了50多场,并且实行零赠票。
江北第一才子董养性
作者:暂无 来源:德周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董养性 ( 1614—1672) ,字迈公,号毓初,祖籍是乐陵市城东的董家村。 董养性打小聪明好学,在十里八乡就被誉为 “神童”。小时候董家虽称不上家徒四壁,也是属于贫苦人家。好读书的小董养性把所有能读的书都彻底弄明白才肯作罢。家里贫苦没有钱买书,他就从村里长辈读书人家借书读,常常读得如痴如醉,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