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8)
期刊文章(78)
会议论文(2)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0)
地方文献 (15)
非遗保护 (3)
红色文化 (1)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3(5)
2011(14)
2010(26)
2009(24)
2007(7)
2004(2)
1999(6)
1997(6)
1996(2)
1980(2)
按来源分组
其它(3)
企业导报(1)
法治快报(1)
求是学刊(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1)
自然辩证法研究(1)
阳明学刊(1)
法制日报(1)
右江日报(1)
北大史学(1)
中国古代的数值主义
作者:佐竹靖彦  来源:北大史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献  周礼  数值  主义  象征性  货殖列传  中国古代社会  史记  社会力量  数理 
描述:《周易》、《周礼》、《商君书》、《史记》等中国古代文献中以整齐的数列形式记载着各种数值,它们以一定的现实为基础,并形成了象征某种价值的观念。其中有些数字,不论出自游说家,还是儒家、法家,都反映了他们对客观地掌握或认识天下或国家内部存在的各种社会力量的希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向统一方向发展的动向。
当代古体诗词中的底层书写
作者:   来源:右江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底层书写(叙事)乃是一种新兴的文学思潮,它伴随着我国社会的急剧变革而悄然兴起。在此种文学思潮的影响下,底层民众重新回到了主流文学的视野之中。近年来,当代小说、新诗的底层书写已颇受人们的关注,然在古体诗词创作中,底层书写却尚未引起批评家的高度重视。 近日,原田林县文化馆长陈道平先生古体诗词集《聪明书
解读和谐主义诉讼模式
作者:周斌  来源:法制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解读和谐主义诉讼模式
阳明子的冥契主义
作者:陈复  来源:阳明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阳明  经验  知行合一  宇宙本体  陆九渊  致良知  心学  龙场悟道  神秘主义  理性主义 
描述:秘经验的理性态度;并详论龙场悟道的细节,厘清阳明先生冥契本体的经历,与不同阶段的主张,尤其指出学者因为忽视冥契主义,因此对阳明先生主张的"知行合一"有误解。本文引各种证据指出:阳明先生直至五十岁后才
八大论式:古希腊怀疑主义对原因论的批判
作者:崔延强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怀疑主义  原因论  伊壁鸠鲁  论式  独断论者  怀疑派  皮浪主义  神的观念  因果论  牛津大学出版社 
描述:八大论式:古希腊怀疑主义对原因论的批判崔延强【编者按】在当前这样一个学术自由、思想解放的时代,各种学说都可以登台亮相,为自己开辟生存空间,但是与此同时理性怀疑和理性批判精神显得不足,甚至我们常常丧失
汤显祖·临川四梦·怀疑主义
作者:李伟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怀疑主义  怀疑主义 
描述:汤显祖是一个典型的怀疑主义思想家、戏剧家。他的人生阅历与哲学思想都曲折地反映在"临川四梦"中。本文从怀疑的内容、怀疑的条件、怀疑的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汤显祖怀疑主义思想的形成与表现,并认为从怀疑主义
批判陆王学派的豪昧主义
作者:张锡勤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王心学  陆王学派  王守仁  圣人  尊德性  陆九渊  无知无欲  道问学  “致良知”  信仰主义 
描述:批判陆王学派的豪昧主义
试论古典戏剧的功能主义翻译:以《牡丹亭》为例
作者:黄采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  目的论  目的论  中国古典戏剧  中国古典戏剧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多元化  多元化 
描述:概念取代。其次,作者针对中国古典戏剧在目标文化中表演难、接受难两大特点,提出古典戏剧的翻译应从功能主义出发,根据不同的受众,采取多元化的翻译策略。如有针对个人读者的归化翻译法;有针对学术研究的异化
最高法院副院长黄松有解读和谐主义诉讼模式
作者:暂无 来源:法治快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民事诉讼应当是和谐的、有利于纠纷及时了结的诉讼,不应当是相互顶牛的、没完没了的诉讼。 ●和谐主义诉讼模式的根本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在法律程序上解决纠纷,而是让当事人之间的民事纠纷从产生它的环境
舒化鲁:主体主义经济学——经济学的一场新革命
作者:陈宁  来源:企业导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济学  主体主义  系统理论  经济活动  活动服务  中心地位  客体  财富  新创  主体性 
描述:主体主义经济学这种新创的系统理论不是以财富为中心,而是以人为中心。它强调人既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又是经济活动服务的客体,财富只不过是这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个中介和手段。主体主义经济学赋予中心地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