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情”字催生的青春意识——对汤显祖《牡丹亭》的思索
-
作者:王瑾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牡丹亭 人情人欲 意识 寻梦 明代戏曲 作品 人性 代表作
-
描述: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亦是明代戏曲史上最出色的作品。其故事取自《杜丽娘慕色还魂》,《牡丹亭》的故事由一个情字唤起青春意识的觉醒
-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困境
-
作者:王珏平 来源:当代艺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磨腔 牡丹亭 昆曲传习所
-
描述:本文的核心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探讨了其起源,形成,繁盛及其衰落,并且从其自身的特征和社会时代两个方面作出了一些客观的阐释。同时着眼于今天昆曲的现状,回溯和审视新中国戏曲政策,进行彻底的反思,对已经成为全人类文化遗产的昆曲究竟该如何认识,如何抢救,如何保护做了慎重的思考。
-
要有自强不息的坚韧意志——杰出少年应具备的优秀品质之九
-
作者:杨适天 杨逸凡 来源:小读者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少年 品质 困境 坚强意志 成功者 杰出 困难 王安石 杜荀鹤 君子
-
描述:不自强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汉)刘安男儿立身须自强。——(唐)李颀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宋)王安石君子自强,永不意必。——鲁迅
-
相濡以沫
-
作者:王勒懿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鹦鹉 相忘 大火 力量 周亮工 寓言 集体 困境 干水 流传
-
描述:取的—点点水来熄灭何其难,但是这只勇敢的鹦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不仅是勇气。
-
“行己有耻”
-
作者:朱珊 来源:学海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羞耻感 行己有耻 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 知耻 道德教育 耻感文化 陆九渊 真正意义 传统道德
-
描述:中国文化以伦理见长,古代"三不朽"中,首重"立德"。千百年来,层累厚积,形成了广博深厚的美德传统,成为我们今天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这里选取诚信、修身、重耻、慈善四个论题,作一初步探讨,希望引起学界和社会的进一步关注。
-
困境·绝境·处境——王安石变法故事的当代讲述
-
作者:卢燕娟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变法 变法 故事 故事 现代性 现代性 人民 人民
-
描述:代历史叙述的反思。本文首先以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的“宋代近世说”为切入点,考察了王安石故事在传统历史中何以被讲述成一个否定性故事的深层原因;继而进入现代历史的起点处,研究这个在传统历史中被否定的故事,如何被启蒙先驱梁启超重新讲述成一个朝向进步的肯定性故事;最终,在梁启超开启的现代叙述思路中,通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邓广铭四十六年中四写王安石这一事件,将对这个故事的追踪和研究落脚于对中国当代历史的讲述和反思。通过对这些“故事”的追踪研究,本文试图揭示不同时代故事讲述者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上个世纪一百年间中国所苦苦追寻的“现代性”所作的的思考,并通过对他们思考得失的再思考,来对中国自己的文明与来自西方的“现代性”文明之间的关系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回答,并在这一思考和回答中回应本文最核心的问题:在一个以“现代性”为主旋律的世纪及其以后的历史中,一个古老民族究竟以什么为核心力量,来担负起一个怎样的“现代中国”梦想?
-
浅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作者:张伟东 来源:学校管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 引导学生 发现问题 高度重视 系统阐述 创新思维 苏格拉底 爱因斯坦 陆九渊
-
描述: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早为中外学者所共识。孔子提倡"每事问",他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学者陆九渊曰:"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
-
论《红楼梦》对《牡丹亭》女性意识的继承和发展
-
作者:李珊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红楼梦》 《牡丹亭》 《牡丹亭》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
描述:的力量与封建势力作了一定的反抗;在性与爱方面,《牡丹亭》表现了杜丽娘强烈的性爱追求,肯定了情欲的合理性,而《红楼梦》中的性与爱观念更为进步,表现为性爱双方相互尊重,彼此肯定对方的人格价值和尊严,向往共同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的性爱关系,同时也表达了“重情抑欲”的可贵的性爱观。
-
“至情”女性杜丽娘的现代意识
-
作者:何京敏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形象 思想意识 杜丽娘 至情 《牡丹亭》 古典戏剧 个性解放 精神自由
-
描述: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之作《牡丹亭》,成为我国古典戏剧园地中最绚烂的一枝奇葩。汤显祖以“至情”论铸造的女性形象杜丽娘,以其贯通生死虚实之间、如影随形的“至
-
梦境中的“死亡精神”与“生命意识”
-
作者:徐海冰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梦剧 比较研究 斯特林堡与汤显祖
-
描述:,等。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受这种特定主题制约和调节的形式因素,解析了二者的关系,力图阐明梦剧艺术的特质和其中蕴含的人性反思,大略涵盖梦幻与现实,梦的荒谬表象与理性内核,以及梦景意象的寓意与哲理化的戏剧结构。由于直接参考资料的匮乏,本文个性化的思考不可避免地接受了某些通行的批评精神,借鉴了常见的理论方法,如精神分析学说,原型说和神话批评,结构主义原则,女权主义理论,亚里士多德诗学,黑格尔悲剧论,具有存在主义气息的死本能概念及荒谬感,等等,加之院校派文学概论所提供的批评模式,其中也不乏马克思社会学批评和历史批评的基本语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