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监督应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主格调
-
作者:王安 来源:公民与法治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大监督 政治文明建设 格调 普通公民 “民告官” 合法方式 执政行为 政府部门
-
描述: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又发挥了以民监政的作用,这是民主与法治社会早就应有的一幕。[第一段]
-
唐诗词义辨析三则
-
作者:胡少兰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诗 王安石 古诗文 基本途径 解释 杜甫 青年人 词义辨析 老年人 习惯用法
-
描述:唐诗词义辨析三则
-
汤显祖“四梦”及批评的历史影响
-
作者:何玉人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批评 传奇作品 戏剧家 古典作品 创作实践 昆曲 戏曲创作 王骥德
-
描述:自万历八年(1580)汤显祖的第一部作品《紫箫记》起,到万历二十五年(1597)杰出的古典作品《牡丹亭》传奇问世,再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二十九年(1601),《南柯梦》、《邯郸梦》相继创作而成,其作品就受到文人和戏剧家的关注。几百年来,
-
胡应麟诗论中的“格”范畴
-
作者:王明辉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格 体格 格调 胡应麟
-
描述:“格”是胡应麟《诗薮》中运用得最多的范畴之一,被广泛地运用到诗歌发展、诗体变化、创作规律、艺术境界、学习门径等诸多方面。“格”及其相应理论是贯穿胡应麟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诗学体系得以建构的基石,对于理解胡应麟的诗学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略论《牡丹亭》中的集唐诗
-
作者:黄斌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诗 集唐诗 文体特征 文体特征 文学功能 文学功能
-
描述:在以戏曲为本事的《牡丹亭》中,出现了大量集唐诗,文章将着力于概括其文体特征及在剧中的文学功能。融入戏曲母题的《牡丹亭》中的集唐诗,除秉承了传统集句(唐)诗的总体特点外,在文学特征及文学功能上也有新
-
试论明清传奇中的下场集唐诗
-
作者:赵艳喜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下场诗 集唐诗 《牡丹亭》 《长生殿》
-
描述:然而成功的集唐诗却能为剧本增色添彩,《牡丹亭》和《长生殿》就是其中的精华。
-
《唐百家诗选》刍议——兼论王安石早期唐诗观
-
作者:童岳敏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百家诗选》 王安石 诗学观
-
描述:《唐诗鼓吹》等选本所继承。
-
老实人、书呆子、政治家与为官之道
-
作者:陈祥生 来源:唯实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乔木 毛泽东 政治家 刘少奇 胡耀邦 批评 王安石 为政者 下级 党中央
-
描述:老实人、书呆子、政治家与为官之道
-
绝句之旅 秋水文章
-
作者:宁源声 来源:中华诗词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绝句 人生感悟 文章 王安石 宋词 唐诗 游记 特色 张继 历史感
-
描述:绝句之旅 秋水文章
-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作者:李白 来源:阅读与鉴赏(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楼 梅花 贾谊 郎中 作者 去国怀乡 诗歌 李白 夜郎 唐诗
-
描述: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