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唐人绝句的源流
作者:吴代芳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五言绝句  唐人  七言绝句  唐绝句  胡应麟  王昌龄  律化  起源  七绝  王之涣 
描述:助词“兮”字,实际上是一首六言诗,而非七言短歌。王夫之《姜斋诗
唐人“始有意为小说”
作者:王枝忠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人  进士科  魏晋小说  传奇小说  具体内容  国史  唐代小说  唐代科举  志怪  胡应麟 
描述:相比较而言。这就自然是说魏晋小说之创作本出于不自觉状态。事情确是这样。今人将魏晋小说概括为两大类:志怪和志
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现象还原——从胡应麟的“实录”理念出发
作者:刘金仿 李军均  来源: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迅  唐人  小说观  现象还原 
描述:面去理解 ,才是符合唐人小说观念的实际。
印刷传媒与宋诗之新变自得:兼论唐人别集之雕印与宋诗之典范追寻
作者:張高評  来源:古典文献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雕版印刷  宋代士人  唐人  宋人  本文化  宋诗  王安石  唐宋  文集  雕印 
描述:一、宋代雕版印刷之繁荣与印本文化之形成《后汉书》卷七十八《蔡伦传》称:蔡侯纸未发明之前,书写工具"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基于传播与文化目的,于是蔡伦改良造纸技术,而发明纸张。相较于缣帛与竹简,纸张在书写、阅读、典藏、携带方
简论唐人绝句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吴代芳  来源:益阳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人绝句  七言绝句  律化  形成和发展  七绝  五言  初唐  短歌  胡应麟  《诗薮》 
描述:《陔下歌》每句都有一个助词“兮”字,实际上是一首六言诗,而非七言短歌。王夫之《姜斋诗话》谓“七言绝句自歌行来”,刘永济先
传陶公之闲情 追唐人之风致-李觏七绝诗诗风探析
作者:高琦 邓俊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七绝诗  七绝诗  陶公闲情  陶公闲情  唐人风致  唐人风致 
描述:在《李觏集》中,存有李觏的各体诗作三百三十多首。其中有七绝诗九十余首,占其诗的总数四分之一强。李觏的七绝诗风格多样,立意出人,寄慨遥深,创辟奇特,质朴自然,深得陶渊明和唐人作诗之真髓。通过六首七绝诗
重新评估唐人小说《冯燕传》的思想价值:兼议司空图、曾布对《
作者:周承铭  来源: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燕传》  道德与法律评判体系  历史信息  思想价值 
描述:;三是为地位卑微的小人物立传,开辟了后世中国小说人物平民化的先声。
“后来居上”种种
作者:陈世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典型范例  钱钟书  用法  唐人  唐诗  陆游  东风  春风  李白 
描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作为谴词炼字的典型范例,已广为人知了。近读《宋诗选注》,方知“绿”字的这种用法,并非王安石所首创。钱钟书先生在选注时指出:“绿”字这种用法,在唐诗中早就出现过,如丘为的“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李白的“东风已绿瀛洲草”;常建的“主
记忆的力量:诗与网——诗歌批评的策略与向度之二
作者:焦亚东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锺书  中国古典诗歌  现实世界  诗歌创作  李商隐  王安石  语言世界  唐人  诗歌批评  王昌龄 
描述:赋归来看妇’,活画出董太太的可爱的笑容,两个深酒窝。”不料董听了这样的嘉赏,却并不领情,板着脸说:“跟你们这种不通的人,根本不必谈诗。我这一联是用的两个典,上句梅圣俞,下句杨大眼,你们不知道出处,就不要穿凿附会。”另一次则是对“四喜丸子”曹元朗那首《拼盘姘伴》的评价。这首诗每一句后面都细注着出处,真可谓“无一字无来处”。李商隐、艾略特等人的诗句,如同战场上伪装潜伏的士兵,随时可能吓你一跳。曹元朗得意地说:“诗有出典,给识货人看了,愈觉得滋味浓厚,读着一首诗就联想到无数诗来烘云托月。”而对这样的诗作、这样的论调,唐小姐却用一句话给予了否定,她说:“曹先生,你对我们这种没有学问的读者太残忍了。”曹元朗辩解道:“我这首诗的风格,不认识外国字的人愈能欣赏。题目是杂拌儿、十八扯的意思,你只要看忽而用这个人的诗句,忽而用那个人的...
塞上骑射是男儿——柳开《塞上》诗赏析
作者:孙利平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代边塞诗  柳开  北方少数民族  尚武精神  王安石  唐王朝  北宋  唐人  宋王朝  刘克庄 
描述:本西域乐,其歌辞已经包含述说征战之事,表现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也有当地风光习俗的描绘,不妨视为较早的边塞诗。而后文人写诗借用此类乐府旧题,则多叙边地从军之苦,抒征人思妇之怨。唐代诗歌空前繁荣,边塞诗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并且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尤其是在盛唐时期,高适、岑参等诗人以边塞诗著名,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派”。唐王朝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主流是和睦相处,促进了彼此的团结和交流,如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的结亲,但也存在着争战攻杀,如太宗时的征高丽,玄宗时的征南诏,属于唐王朝“开边”启衅、穷兵黩武,而多数情况则是少数民族统治者发动对内地的劫掠侵扰,唐王朝起而自卫还击。因为在安史之乱以前,唐代国力强大,所以敢于自卫还击,并且往往获取胜利。这对于保卫当时已经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以及维护封建国家的统一,都具有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