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文献及考古资料析周礼兴衰
-
作者:白国柱 来源:山东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古资料 周礼 列鼎制 礼制 兴衰 青铜礼器 墓葬 春秋时代 诸侯 文献
-
描述:为何春秋时“礼”观念又重新得到重视?弄清这段时期“礼信”行为之变迁不但能更加了解西周末及春秋战国的历史和政治演变,
-
从《诗经》看周礼的妇德观念及其在婚姻中的意义
-
作者:李祯 郭艳辉 来源:法制与社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妇德 婚姻 合二姓之好
-
描述:从《诗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周礼的妇德观念,包括押多子、与夫和、无才、顺从、美貌和稳重等等,这些妇德在婚姻中非常重要。周代的婚姻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是巩固血缘势力的关键,在婚姻被赋予“合二姓之好”的使命
-
档案学视角下的《周礼》研究
-
作者:洪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档案 主体 种类 制度
-
描述:礼》记载的档案工作(兼顾文书工作)主体。这里的档案工作主体,是指从事着认识与实践活动的人,可以是个人或人群(如同一工作部门的人)。主要是按天、地、春、夏、秋五个系统部门逐一论述《周礼》所记载的档案
-
“闹”字下的“温柔一刀”——也谈《闺塾》的思想性
-
作者:喻婷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思想性 女学生 封建礼教 诗经 牡丹亭 三个方面 曲解 批判 四书
-
描述:人教版高中第四册戏剧单元的《闺塾》节选自我国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第七出。《闺塾》中人物简单,只有小姐杜丽娘,侍女春香,塾师陈最良三人;剧情简单,是桂丽娘、春香两个女学生不想听塾
-
宋代的保甲与乡约及王安石与保甲法
-
作者:国风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宋代的保甲与乡约及王安石与保甲法
-
英雄悲歌
-
作者:国风 来源: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居正改革 封建专制主义 地主阶级 皇帝 反对派 王安石变法 首辅 英雄 王朝 统治阶级
-
描述:英雄悲歌
-
《周礼》“六诗”与周代的乐教传统
-
作者:杨朝明 来源:诗经研究丛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乐教 周礼 六诗 周代 孔子删诗 诗三百 儒家 传统 乐德 诗经研究
-
描述:礼》"六诗"与《诗
-
论谭纶对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影响
-
作者:杨安邦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谭纶 汤显祖 宜黄戏 戏曲创作 影响
-
描述:明代名臣谭纶与杰出戏剧家汤显祖同为江西临川名人,虽然年龄差辈,未曾谋面,然而两人却书信往来。青年汤显祖十分仰慕家乡名将谭纶的英雄气概和兵备武功,谭纶的英雄业绩和爱国精神对汤显祖“临川四梦”战争描写产生积极影响,谭纶引进海盐腔、繁荣家乡戏曲艺术的功绩为汤显祖晚年戏曲创作与演出活动提供十分有益的条件。
-
周礼是怎样形成的
-
作者:宁全红 来源:河北法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政治势力 平衡 殷礼
-
描述:周礼是在继承殷礼的基础上,在周初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条件制约之下,在平衡各种政治势力的权力和利益的基础上诞生。采用韦伯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相关分析。
-
元刻元人别集(下)
-
作者:汪桂海 来源:文献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别集 元人 黄丕烈 叶昌炽 王国维 张裕钊 虞集 诗
-
描述:伯生诗续编三卷(元)虞集撰题叶氏四爱堂诗一卷(元)虞集、吴全节等撰元后至元六年(1340)刘氏日新堂刻本(目录一至二叶影元抄配,卷中其他缺字影元抄配)。黄丕烈、叶昌炽、王国维跋,张裕钊、高时显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