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05)
期刊文章(885)
学位论文(36)
图书(20)
会议论文(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21)
宗教集要 (89)
地方文献 (34)
红色文化 (6)
才乡教育 (4)
按年份分组
2014(243)
2013(142)
2011(242)
2009(151)
2000(30)
1995(14)
1987(16)
1981(5)
1937(4)
按来源分组
其它(50)
经济日报(3)
修志文丛(2)
读书杂志(2)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史志文萃(1)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中国农资周报(1)
文艺生活(1)
建筑与文化(1)
原子核转变谱ω^2二参数公式的实验检验
作者:徐辅新 徐霓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转动谱  Harris展开    曾公式  原子核 
描述:本文利用迄今为止所有锕系偶偶核的基带以及带交叉角动量Ic较大(Ic≥16)的所有知土偶偶核的实验数据,对Harris ω^2二参数公式进行了分析检验。客观地给出了该公式的适用范围。
慈与《江西通志稿》
作者:陈柏泉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志  江西省  志稿  旧志  总纂  编纂工作  新编  南昌  宁都县 
描述:(1525),江西布政司右参政林庭(?)等纂成《江西通志》37卷,这是体例较为完备并以《江西通志》名书的祖本。尔后江西通志又经七次纂修,其中除道光时江西巡抚文镕纂修的志稿因未刊刻而散佚外,其余6次均有
赞俞平《牡丹亭赞》
作者:万云骏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俞平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抗日战争  诗词曲  中西戏剧  生活年代  古代文学  阶级性 
描述:把西方的莎士比亚和中国的汤显祖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中西戏剧并立的高峰,而《牡丹亭》则是汤剧的代表。从时间上说,汤的生活年代为1550——1616年,而莎士比亚为1564——1616年,时间上差不多。然而汤氏生于中国(当时
曹洞“回互”学说述评
作者:潘桂明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洞  临济  真如  解脱论  开创者  禅宗  法眼  理事圆融  即事而真  唐末五代 
描述:他们提出了“五位功勋”、“五位王子”、“内绍外绍”、“三路接人”等学说,以分别说明悟解的深浅、解脱的依据,以及接引学人的方式。本文试就曹洞“回互”说的有关问题,作初步剖析,以明该哲学思想
李觏的经学初探提要(兼评拙著〈李泰的礼论评论〉)
作者:金中枢  来源:成功大学历史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李觏的经学初探提要(兼评拙著〈李泰的礼论评论〉)
与弼和《崇仁学案》
作者:王文鹏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与弼  仁学  圣贤  穷理  居敬  圣人  《明儒学案》  哲学思想  陈献章  “理” 
描述: 《崇仁学案》,精辟地阐述了我国明初一个颇有影响的哲学流派。它上承程、朱之道,下启王、谌之河,源远流长。既有继承性,又有创造性。因为这个学派是江西崇仁籍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弼创立的,故称崇仁学案
炳晚节考辨
作者:申江曲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考辨    晚节  降清  提出异议  痢疾  史料  永历朝  南明史  教授 
描述:《艺术百家》1989年第一期刊载的王染野君《也谈炳晚节》,对蒋星煜教授的《炳降清后死于痢疾考》提出异议,认为炳并未降清,“是一位出名的尽晚节的忠臣”,并为此作了一番考证。对于王君的论证,笔者
澄心理学思想探讨
作者:杨鑫辉  来源:心理科学杂志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理学思想  教育心理思想  教育工作  心理观  现代教育心理学  矛盾性  现代心理学    心理现象  片面性 
描述:视为“和会朱陆”中的“陆背朱”者。清人将他的著述合编为《草庐文正公全集》。澄的心理学思想,散见于《礼记纂言》、《答人问性理》、《学则序》、《自得斋记》等论著,以及《宋元学案》中的《草庐学案
创造非我莫属的艺术形式——谈照斌小说的艺术特色
作者:何慧  来源: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创造非我莫属的艺术形式——谈照斌小说的艺术特色
炳降清后死于痢疾考》质疑
作者:王毅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降清  王夫之  痢疾  宗谱  桂林  家仆  宜兴县  明季  清兵 
描述:所知,早在几十年前,(?)梅先生,谢国桢先生对王夫之的《异炳传》,乃至敕部《永